返回第541章 八十年代中旬的春节!!!(1 / 2)笔下宝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1章 八十年代中旬的春节!!!

春联告别旧词风,新句映时代,如“新长征春光好,现代化金鼓鸣”,广受欢迎。

“改革的春风吹满地,夏国人们真争气!”

春节,孩子们乐开怀的时候。

过去那会儿,压岁钱虽少,却满含温情。

等到了今年,有些人家境渐殷,红包增厚,一二至十块,足以换取童年欢愉与梦想。

获压岁钱后,孩童雀跃奔往商店,选购小鞭炮一串,却皆珍惜,不忍整串燃放,而是细心拆解,逐一享受乐趣。

胡同巷子里常见孩童群聚,竞相燃放鞭炮,比其声势之壮,虽藏隐患,然皆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八零初与七零年,饮食无大异,万元户寥寥,众皆薪资度日,经济不裕。

置办年货,需细心筹划,惜金如命。

粮票于70年代末未即废,至80年代初仍流通使用。

豆腐,昔日寻常却凭票难求,81年北燕京民众多以粮票换购,限量一斤。

至今年,京城副食店始见无票豆腐,供应渐宽。

美好生活,非一蹴而就,乃数代人汗水与鲜血,乃至生命之结晶。

这两年,物质丰盈,温饱无忧,年夜饭由解馋之宴转为团圆之庆,家人围坐,共享佳肴,乐享祥和与喜悦。

八十年代与六七十年代迥异,六七十年代为收音机风靡,而八十年代则迈入电视普及的新纪元。

后世电影《你好,李焕英映工薪族排队购电视景,积蓄终得黑白机,就是反应这一时期,人们的购买力旺盛。

如今,沉寂十数载的庙会重焕生机,正月里,家家户户齐聚一堂,共赴庙会盛宴,彼时娱乐匮乏,逛庙会堪称最为盛大欢腾的庆典。

……

19时30分,离下哨还有半小时,一号哨位值班员李涛对姜春光说:“刚接到连队通知,军区首长替你们站哨,让你们回去赶上看春晚!”

“军区领导替我站哨?”姜春光有点不大相信。

小姜来自蜀省,入伍前,每年的除夕夜,他都会和家人一起看春晚、放鞭炮、吃饺子,其乐融融守岁忙。

第一次在部队过年,又轮到除夕夜站哨,原来担心看不上春晚直播,得知军区首长和基地领导、机关干部今夜要替岗站哨,内心一阵兴奋。

很快,首班轮替哨兵、军区领导刘之野和两名机关干部,全副武装,军容严整,径直向哨位走来。

“哨兵刘之野接哨!”标准的军礼,规范的上下哨动作,令小姜乍舌。

走下哨位回到班中,小姜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后来他跟家里通电话,历数自己到部队5个月后亲历的新鲜事。

他说:“没想到,除夕夜首长替我们站岗,我还是看上了春晚直播,妈妈你放心。”

回到学习室,坐在18英寸的大彩电前,看着精彩的春晚,尽管窗外寒风呼啸,小邱和战友们的心中,却暖意浓浓。

在整个燕大区,这儿的军营条件最为艰苦。

刘之野等人特意前来慰问驻扎此地的全体官兵们。

“这儿没外人,别一口一个首长了!”刘之野笑着说,“感觉怎么样,在这儿还习惯吗?”

郑海生点头道:“好多了,叔。跟南疆前线那会儿比,这儿简直是天堂!”

刘之野再度开口:“听闻你前些日子对人动怒了?”

郑海生瞬间火冒三丈,“哪个家伙打我小报告?”

刘之野眉头紧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讲讲!”

郑海生只好道……

原来郑海生前来任职六连的连长也没几年。

六连的驻地在大山里,这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空气稀薄得连鸟儿都不愿意多飞。

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潮湿阴冷的气候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每到冬天,刺骨的寒风裹着雪,呼啸着钻进简陋的营房。

战士们只能裹紧被子,听着屋顶被风掀起的瓦片咯咯作响。

日子虽然虽苦,但连队里的气氛却格外温暖。

战士们都管郑海生叫老班长,因为他是从普通士兵一步步走上来的。

这年头部队在搞正规化建设。

条件艰苦,每年就指望着自己种点蔬菜、养点猪改善伙食。

养猪班的老王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对养猪特别有一套。

春天开始,他带着几个战士,利用休息时间,在山坡上开垦了块菜地。

平日里他们把食堂剩菜和野菜掺在一起,再加上从山上采来的草料,就这样一点一点把猪喂大。

老王总是说:“等过年的时候,让大伙都能吃上一顿肉。”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老王就起来给猪喂食。

有时下着大雨,他就穿着雨衣,顶着寒风去猪圈。

有一回半夜猪生病了,老王急得直搓手,连夜走了20里山路去找兽医。

回来时,裤腿都被山路上的荆棘划破了,但他却笑呵呵的,说猪保住了。

就这样,大伙的心都系在这头猪身上。

眼瞅着猪一天天长大,战士们的盼头也更足了。

可就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团部突然派来个参谋,叫高建国。

这位高参谋刚从军校毕业,一身笔挺的军装,戴着新配发的皮手套。

他一进门就皱着眉头说要检查春节期间的伙食安排。

看到六连的猪圈,立马拿出个文件,说是上级要求过节要厉行节约,不准大操大办。

“郑连长,这猪必须得退了,你们要带个好头。现在全军都在搞正规化建设,要严格执行规定。”高参谋一本正经地说。

郑海生听了这话,心里的火腾地就上来了。

想起战士们这一年的辛苦,特别是老王,大半年来起早贪黑地照料。

“高参谋,你可知道这猪是咋养大的?战士们放弃休息时间,一点一点喂大的。

大山里物资这么紧缺,让他们过年连口肉都吃不上,这像话吗?”

小王在一旁也急了:“就是啊,老王他们多不容易,大伙盼着这一天都盼了好久了。”

高参谋依旧板着脸:“规定就是规定,执行命令要坚决。这是原则问题,不能讨价还价。”

就在这时,值班室的门被推开了。

老王满身是泥,衣服上还带着猪圈的味道。

“报告连长,猪今天吃得特别好,估计能有200斤了。”老王的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

看到高参谋也在,他赶紧立正问好。

但当听说要退猪的事,老王的脸一下子就垮了。

郑海生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天山上下了场大雪,补给线断了整整一周。

战士们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就靠着自己种的白菜萝卜熬过去的。

那时候,老王每天都要去猪圈铲雪,生怕猪受冻。

他的手冻得裂开了好几道口子,但从没叫过一声苦。

“高陈参谋,您先去食堂转转,这个事咱们好好商量。”郑海生忍着怒火试图跟他讲道理。

谁知道这位高参谋寸步不让:“郑连长,你这是要抗命?”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的时候,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是团政委老马来了。

老马是郑海生在老部队就认识的老领导,为人特别体恤基层官兵。

他一进门就笑呵呵地问:“小高啊,你这是要干啥呢?”

高参谋立马挺直了腰杆:“报告政委,我是来检查春节伙食安排的。

这个连队准备杀猪过年,不符合厉行节约的规定。”

老马慢悠悠地走到猪圈前,看了看正在拱食的猪,又看了看满脸焦急的老王。

“小高啊,你还记得咱们军队的优良传统不?什么叫艰苦奋斗?是不是光知道抠抠搜搜,就叫艰苦奋斗了?”

高参谋一时语塞,老马继续说:“这猪是战士们自己养的,是他们用休息时间换来的。

让大伙过年改善改善生活,这不正是我们一直说的要关心爱护战士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