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7章 追求各有不同,但暂时同途(1 / 2)空山一先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陛下,邢台那边的发展速度,也是一日千里啊!结果您还想着将肥田之法卖出去,这不是资敌吗?”

春耕之后,官员总算有了点空闲,然后辛屈按照惯例,在春耕后的这段时间内,每天接见一下各级主官,跟他们聊聊接下来一年的计划如何,执行目标,还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地方。

然后就有了现在的讨论。

大司农阿启,率先对辛屈表示不满。

在他看来,现在燕国与大邑商之间早晚可能开战,结果您老人家倒好,什么好东西都不兜起来,随便往外放出去。

真是生怕对方日子过不好一样。

面对阿启的质问,下边不少人也都露出了异样的神情。

“都……说完了?”辛屈在上位,听罢下边的讨论,平静的反问。

阿启等人也没说话,就这么看着辛屈。

沉默片刻,辛屈点了点头说:“既然你们如此反对,那看看这册吧。”

辛屈让人将一本册书送下去。

阿启打开,第一根竹简上就写:“灼戎受十八钱,卖肥田之法于六招部。

张秀安受二十钱,卖肥田之法于属国。

……”

“看清楚了吗?”辛屈的语气冷厉了下来,“一二十个大钱,就把肥田之法给卖了,既然已经推广下去的法门,就注定了会扩散。而普通百姓无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私相授受,难道就是你们想看到的?”

“……”

众人一一看过,一时无言。

“卖一个好价格,就算给了他们,也不过是让他们能更加安稳的获得一块土地种植。开荒需要时间,养地也需要时间,想要与大邑商争夺天下的主导权,不是简单将他们击败,就能将土地据为己有。

而是要让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在我们攻打过去之后,能快速变成我们的产粮地,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兼并与鲸吞。

否则,你指望将他们打跑之后,他们不会反攻吗?”

辛屈呵呵两声。

他何尝不知道将肥田法卖出去会带来什么后果。

无非就是敌人的战争潜力得到提升罢了。

但那又怎么了。

本身他就是小族,是捏合起来的战争框架,必须要让所有人都有发财的方向,才能形成第一阶段的共同扩张。

与商族的战争,不是一波肥,因为大邑商一堆的支系血脉,他们的生产方式各种各样。

哪怕是农耕,也是游耕居多。

要知道,什么叫做游耕!

一地三年,刀耕火种,地瘠人走。

这种生活方式,天然与大一统需要的地方稳定政治框架犯冲。

历史上,大邑商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春秋年间,这个时候尊王攘夷,也是这个时候,戎狄开始入华接受天子册封,比如中山国,或者被攘除,举族并入征服他们的诸侯国,再用长达两百年的战国,一点点消化掉他们。

这一切,都是因为周族,就是小族临大国。

辛屈与昔年周族一样的境遇,惟一不同的就是,辛屈知道,不想陷入诸侯割据,政令不通的局面。

最好的手段,就是尽快将所有核心区域的行政框架趋同。

邢台郡的九曹,就是中央官制的缩影,只要邢台基础搭建好。

等之后打进去,辛屈就能用最短时间将自己的行政机构平移过去,然后快速编户齐民,将一切可以用得上的资源利用起来,然后投入新一轮的战斗。

这才是中国自秦汉之后,分久必合的底层代码。

那就是,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想要爆发战斗力,想要兼并敌人,想要当这片区域的唯一主人,就必须将一切可以利用的都利用上。

而郡县制就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机制。

只要掌握了这套机制,一个县的人才,一个天下的平台,就能治理起一整个国家。

现在,光靠辛屈自己,是不可能快速平定商族的。

那么他就得把另一方主人拉上牌桌,跟他一起出牌做牌。

改制,是一定会将一些人逼反的。

而这些人,不想被杀,就得找新的投奔对象,或者逃亡,又或者自己自立。

若是投奔,普天之下能护住他的,只可能是燕国,投奔过来多少也会带来人口,反正现在长城沿线有大量的兴建好的屯营,过来了就丢过去,让他们在那边过个十几二十年,短期内不影响关内局面就行。

就算影响了,那更简单了,他们本身就守在隘口附近,安排一些游牧部族,或者属国去抢劫,干掉顶头的,剩下的百姓也就得依靠中央庇护,否则怎么活?

而逃亡的话,那无所谓,去了南方,他们也得跟南方势力竞争。

辛屈发肥田法的对象,又不止大邑商,还有太平道、丹江佛这两脉暗子,他们也会很快在南方铺开一个个据点,为以后并轨做准备。

逃了出去,想要在南方求生,他们也得想办法集权,不集权是很难跟南方氏族、部落竞争的。

最后就是自立,这个更得抄燕国作业了。

不抄能怎么办?国家人口就这么多,不想办法快速滚雪球,那等待他们的,就是被灭亡。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辛屈叹了一口气,“大家都不是傻子。你们担心的,无非就是南方粮食增产了,大邑商养得活大量的兵马与人口了,咱们就算想要攻打他们,难度变得高,需要死很多人。

可你们想过没有,就算没有肥田之法,以大邑商的疆域面积,他们真的生产不出需要的粮食吗?”

辛屈这话一出来,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现在是温暖期,内蒙草原都是农耕区,海河流域能种水稻,这样的地理环境,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哪怕是刀耕火种,也能获得庞大数量的粮食。

燕国每年从大邑商境内,能隶臣妾三万多。

三万啊!

哪里来的?!

不都是各个受到大邑商压迫的氏族养不活的人口吗?

没有预估的粮食产出,下边的部族可能生产这么多孩子吗?

只是他们更多是被大邑商与封建主们拿走了大部分收成,而且随着燕国的商队到来,领主们压迫力度更大了。

毕竟燕国这边很多商品都很不错,就是价格昂贵。

那么为了老爷能拿到新奇玩意儿,能过上好日子,奴隶们岂不是得苦一苦?

反正都生了这么多小的,大的卖了就负担得起老爷们的生活了。

残酷的压迫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夏商周,也是华夏奴隶制的巅峰时期。

辛屈要做的不是当奴隶制巅峰时代的国君,那玩意儿没意思,他要的是拉着整个中原进入下一个时代,大扩张,大拓荒,华夷之辩的新时代。

必须要农耕。

华夏这片土地,只有进入农耕,才能走向最快速度的扩张。

不然再跟现在一样?一个商队,从北平出发,走陆路到杭州,居然需要半年以上?

开什么玩笑!

如果运河开通,南北往返,最多两个月就得给我走一趟!

只有农耕,才知道什么叫效率,才知道什么叫做发展。

不然,等待燕国的,就是无休止的劫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