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中兴之君
随着李侯身死,针对李氏的审判开始了,为了不和李氏扯上关系,清河大族和豪强纷纷配合朝廷的清查田亩和人口的行动。
甚至于面对白仓提出的由清河郡出面,赎买一部分大族豪强的土地的举措,都被他们捏着鼻子认了,因为事实告诉他们由不得他们不听话。
那些不听话的豪强和大族,都被白仓以勾结李侯,祸乱清河为由抓了起来,这也让清河的人知道了,他们的这位府君,可真不是好好先生。
很快,针对李氏及其相关人员的处罚上报朝廷后,由刘秀同意了。
李氏嫡系男子几乎全部被斩首,除了当初在信都带头取下李侯首级的那个李姓将领,因为他在围剿李侯时有功,再加上他是李氏的旁系,所以他逃脱了朝廷对李氏的清洗。
他被剥夺一切军职官职,贬为庶人。而那些投降了的军官,虽然没有逃过一死,但是其妻儿子女逃过了一劫,从牢狱中被放出,成为一个普通百姓,自谋生路。
而那些死忠李氏的则是被斩杀,其子女流放边塞,填补当地人口。
那些只是依附李氏的人及其家属,则是被刘秀下令缴纳一部分赎罪金后,被释放,而则赎罪金的金额,往往就是全部的家产。
有些因为抵制白仓政策而被按上勾结李逆罪名的大族豪强,则是在保留一部分钱财的基础上,全家被迁往关中,断去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顺便填补关中因为新莽以来导致的百不存一的人口。
清河郡被完全掌控在了朝廷手中,然后白黎以信都、清河两郡在手的大势,压迫剩余的郡县,督促他们尽快完成朝廷下发的任务。
完不成任务的太守县令,轻则降职免职,重则与违背法令的豪强大族同罪论处。
在这期间,有许多看不清状况的豪强大族,妄图隐瞒白黎的清查,甚至于暗地里破坏政策的实施。
其中又以广阳郡的华氏为其中的佼佼者。
于是白黎以雷霆手段,派兵一举将华氏及其党羽抓捕,全族迁往关中。
冀州的众豪强和大族知道,白黎推行的清查政策已成大势,再反抗已经没有用处了,于是他们选择配合,只是期望白黎能够手下留情。
白黎自然知道不能将这些大族逼迫得太狠了,以免触底反弹。因此冀州的这次清查行动,有背景的和有实力的只是清查了他们三分之二,没有靠山或后台不硬的,整个隐匿的田地和人口都被朝廷清查了出来。
于是在冀州的账簿上,原先只有一百多万的人口,如今有了近三百万,而开垦的田地凭空增加了一倍。
这些多出来的人口,除了从大族豪强手中抠出来了的,还有那些从外地和山上回归的流民、逃民。
他们是因为躲避战乱和以前高昂的税赋,为了生存,这些百姓大多都逃了,成为隐匿山中的逃民和去外地求活的流民。
也正是因此,朝廷户籍上的人才一下子由明帝时期的五千多万,降到如今一千多万,这些消失的人,除了因为战乱、疾病、饥饿死亡的,大半都遁入了山林。
而如今天下大体安定下来,汉帝也重新勘定了合理的税赋,因此这些百姓也在各地官府的呼唤下,从深山老林里出来,重新成为农民。
建武十六年
六月
冀州的清查工作已经完成了,白黎将所有的成果和经过,写成奏书,上书给了刘秀。
“好,太好了,白爱卿不愧是白司徒的儿子,虎父无犬子啊,这才一年的时间,就将天下最富庶的州清查完毕。
如今冀州加上并州,整个河北最重要的两块地方已经清查完毕,河北已经没有问题了。接下来就看河南众州郡的完成情况了。”
刘秀收到白黎的上书后,显得异常兴奋,这代表河北之地已经成为了自己坚固的后方,至于白黎信中所言,并没有彻底的清查,刘秀并没有在意。
因为刘秀十分明白,这种情况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今这场清查行动,纯粹就是在和大族豪强抢人口,抢土地,但是没有办法,谁叫刘秀手中人口土地太少了呢?
要是慢慢的等待人口自然恢复,还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去,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与地方大族豪强争夺人口、土地。
但是又不能派出中央兵马强制逼迫,这样只会让地方各地揭竿而起,到时候天下又会重新陷入乱世,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刘秀使用了钝刀子割肉,一次一次的割,通过政治手段割,让地方豪族虽然有些痛,但是不至于反,最后再灌输朝廷需要集中力量防备外族入侵的思想。
这几套拳法打下去,豪族们只有认命这一条路,而刘秀做这一切,还真有为了抵抗外族的原因在里面。
因为此时北方的匈奴因为天气原因,草原草地愈来愈少的原因,已经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远在大漠,刘秀称之为北匈奴,意图重新与汉朝请求和亲;一个是靠近汉朝边疆,称之为南匈奴,意图直接依附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