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事与愿违,复仇者
新莽三年始建国三年
新朝毕竟成了大汉的一切,故而众属国经过新朝大军一年的揉捏,与汉朝的互市断了,加上最近几年气候多变,收成减产,再也坚持不住了,纷纷重新派遣使者向常安请求归附。
五月
北边的众属国来朝,向大新请罪,并表示愿意接受新莽的统治,希望新莽不计前嫌,重新成为众属国的宗主。
这一两年边疆大量的军备开支,使得国库空虚,特别是关中,为了向前线运送物资,不得不增加赋税。因为关东因为还没有推行新政,根本就收不上多少赋税,一整年的出征行动全靠关中几百万百姓去年的大丰收。
因此,面对众属国的请降,王莽同意了。
虽然北边大部分属国重新归降,但是南边还在战斗,故而军费开支还是居高不下。
再加上,这两年不断有刘姓宗亲在关东掀起叛乱,为了平定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新莽的军队人数一直在持续不断的上升。
而原本这些年的灾害就多,又有前朝时期混乱的政局导致中央对地方的管制进一步削弱,再加上朝廷不断的征发士兵平定叛乱,各地为了逃避兵役,不堪扰乱的百姓在当地的豪强撺掇下,纷纷起义。
但是新莽在关中的新政毕竟成功了,所以还能够勉强维系大量的军队,新莽朝廷也有许多才能之士,各地的官府还没有彻底瘫痪,百姓也没有彻底走上绝路,因此各地的叛乱几乎都是小的叛乱,并没有形成规模,故而都被当地郡县镇压。
像是翟义和赵明这等大贼,并没有出现,新莽的政权还能够维系,只是有些摇晃而已。
新莽十年天凤四年
新莽在关东推行的新政遭受到极大地阻碍,即使是调集了全国一半的军队进入关东地区镇压,都无济于事。
起先,王莽派出太师,御史大夫兼任关东改制使白宣,带人前往关东推行新政。
白宣带了几百人的官吏队伍,都是在关中改制中提拔上来的有能力的官吏。
白宣先是将其划分十几个队伍,每个队伍十几个人,任命为各州特使,全权监督和指导该州的新政实施,然后自己带着百人队,先行入驻东郡,想从兖州开始。
但是因为中央在地方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再有,新莽四周的边境并不安稳,因为王莽过于霸道的政策,不时有属国部落脱离新朝的统治,反而入侵新朝边界。
王莽只得派出军队予以镇压,但是这耽误了向关东推行新政的最好时间,而且大量军队堆积在边境,使得王莽抽不出多少军队镇压关东。
使得关东豪强大族回过味来,慢慢的开始支持起义军,关东局势很快就糜烂了。
如今的新莽名将有两人,一人是少保,平夷将军,平虏侯白巍主要是带领大军镇压边境,防范外族入侵。
另一人是太保,平寇将军,成都侯王异,他此时正带领着新莽为数不多的中央军,配合着地方郡县兵平定关东叛乱。
七月
关东白郡的黄河决堤,下游几个州郡都陷入一片泽国,今年的粮食颗粒无收,而朝廷由于国库空虚,根本就无力赈灾,只得命令当地郡县自己行事。
于是水灾所形成的的灾民很快演化成流民,进而进化成了农民军,他们为了活命,攻破郡县城池,豪强大族的坞堡,整个关东仅仅一夜之间,烽火狼烟。
而朝廷的主力,王异所率领的正规军,此时正在平定南方杨州的叛乱。
叛乱起先从北方并州开始,并州的叛乱从天凤二年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去年,主要是因为大量出征匈奴和外族的军队盘踞在北地边境等待集合出征,期间光是并州就一度达到了三十几万的程度。
而人多,自然就代表着纪律松散,于是许多从其他地方赶来汇合的郡县兵,因为不是在自己的家乡,所以为了钱财,抑制不住心中的贪欲,就大肆劫掠当地百姓。
当地百姓不堪征北士卒的骚扰,数千人起而造反,捕盗将军孔仁经过一年多的围剿,才将盗贼平定下去。
后来,瓜田仪在会稽长洲率众起义,声势之浩大,一时间竟然占据了半州之地,故而王异所率领的平寇军主力一直都在扬州与瓜田仪周旋。
九月
青州,琅琊郡,海曲县
随着新政的推行,海曲县的当地豪强为了阻碍新政的实施,先是联合县府官吏,欺压百姓,制造冤假错案,让入驻当地的改制使陷入案件的漩涡中。
然后又加紧压迫手下的佃农,加快了兼并的速度,又见各地叛乱此起彼伏,意识到天下将要大乱,又收紧粮仓,拒绝放粮,使得大量百姓陷入饥饿之中。
乡邑的百姓为了求活,只得聚集在县城周围,期望城中的老爷们,能够施舍,放一些粮食出来,让他们活下去。
但是并没有,不仅如此,当地县令为了保住城池,反而紧闭城门,拒绝城外的灾民入城,很快,城外便饿殍遍地,百姓间易子而食。
海曲县东,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