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速度奇快,在伊稚斜派出拦截的大队骑兵抵达时,卫青所部已经抵达了鲜卑境内。
而弱小的鲜卑人看见这支大军过境,根本不敢有所动作,再加之大量鲜卑青壮年都被匈奴人征召到了前线,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所以他们反而祈祷汉军不要攻杀自己,于是卫青一路上不断接收到鲜卑部落的献礼,并希望汉军不要伤害自己的部落,卫青也是欣然收下,并表示汉人是爱好和平的,只要鲜卑人不与汉人为敌,汉朝甚至可以帮助其摆脱匈奴的奴役。
鲜卑人听着很是心动,可是碍于匈奴人的强势,只好含糊其辞,卫青也清楚他们的情况,并没有多说,而是下令全军务必维持军纪,不可随意杀戮。
于是卫青所部就这样大摇大摆的从鲜卑国内南下,又经过乌桓境内,回到了汉境。路上顺便震慑了一下有些脱离影响的乌桓人,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看待与汉朝的关系。
另一边,由于伊稚斜独自撤退没有告诉其他几路匈奴军,这使得白征等人看到了机会,在征求了白房的建议后,白征、李息、苏武集结了仅剩的六千骑兵,从宁县北出草原,沿着边境向西而行,从背面冲击正在攻打要塞的匈奴军。
匈奴军根本就想不到还有汉军会从背面而来,疏于防备下,四散而逃。这样一路攻打下,击溃了不下十数支匈奴偏军。
但是后面的匈奴军得到消息后,果断的后撤了。
原本伊稚斜只带了十万骑军攻打汉朝,可是随着战事不断升级,烈度不断上升,伊稚斜又不断从国内调集新的军队,还从乌桓、鲜卑、坚昆、丁零等仆从国调来仆从军。
又命令其他汉匈边境的匈奴部队就地进攻汉边,拖住其他地方的汉军,使汉军抽不出身支援,前后匈奴军调集的兵力到达了三十余万。
而汉朝原本就是三万镇北军防备匈奴,但是在匈奴的压力下,汉帝不断调集周边的郡县兵和中央军支援最危险的上谷郡到雁门郡一线,加上其他边郡抵御匈奴人的佯攻,使得边境的汉军一度达到了十多万,接近二十万。
因此汉匈此次大战前后共调动投入兵力达到了五十余万,而损失的兵力,汉军累计伤亡万余,匈奴军累计伤亡两万余。
从上谷郡开始,往西到达陇西郡,只见一片狼烟四起,不过只有上谷到雁门一线才是主战场,实打实的磨盘场,而其余几个边郡都是小打小闹。
好在此次大汉是胜利了,得到匈奴撤军的消息后,远在长安的汉帝也是松了口气,他不断看着代表卫青所部出击的那个箭头,在得知其他四路或是无功而返,或是失败,他迫切的需要知道仅存的这一路,是个什么情况。
“哼没有本单于的命令,竟敢随意而逃,来人,拖出去,杀了!”
“大单于饶命啊!”
伊稚斜以未闻命令而自行撤退为由,将这支退入自己附近的其他部落首领斩杀,将他们的部众都收归自己麾下,以此来充实自己单于庭和宁县的损失,使得自己的实力迅速恢复,重新掌握了匈奴话语的解释权。
至于退往其他方向的匈奴军,伊稚斜并没有管,因为只是依靠这个方法得到的部众就太多了,以至于有些消化不良。
无奈,伊稚斜只好停止吞并,赦免了之后撤退的匈奴军,带着勉强整合的本部兵马准备回单于庭,而其他匈奴军,他下令让他们仔细解散。
这次大战,匈奴国实在是损失太严重了,必须要好好的恢复实力,可能最近几年,他都不准备南下入侵汉朝了,因为此次过后,空余的草场足够满足国人的胃口。
“报”
汉帝接过从辽西郡而来的军报,仔细看下去,一拍桌子,旁边的宦官被吓得不轻。
“好啊,好一个车骑将军,哈哈哈哈”汉帝兴奋的大笑不已。
高兴过后,汉帝想了想,果断下令道:“传令下去,朕今日要在卫夫人处就寝。”
“喏!”旁边的宦官听到后,退出去准备向卫子夫通报皇帝的动向,让她做好迎接准备。
七月
战后统计,混乱的防线都重新分配好了。
外出的中央军也要回到长安。
二十五日
等到新的戍边部队接过防线,卫青、白泽、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白征、李息等大大小小的有功将领都跟随着数万中央军回到了长安,而自从继任父亲的镇北将军一职后,一直没有离开过边关的白房,这一次也被汉帝召回长安,随军而回。
三十一日
休息了几天后,汉帝在未央宫聚集群臣,为大战立下功勋的将领们举办宴会。
宴会上,汉帝十分高兴的夸赞卫青的功劳,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凭借着军功,其姐姐卫子夫又为汉帝生下了仅有的两个女儿,卫青这是要起飞了啊。
不过卫青面对如此殊遇,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一直推脱说这都是汉帝的指挥和设计之功,自己只是帮助汉帝实现这个想法的人罢了,没有自己,也有其他人,自己算不得什么!
汉帝见卫青没有因为自己的夸奖而显露出狂妄自大,也是十分满意,心中更加认定了要重用他。
八月
汉帝开始封赏功臣,此战首功在卫青,故而直接封其为关内侯,升任北军中尉,仍担任车骑将军,设立车骑将军府,统领关中防务;
镇北将军白房成功防备了匈奴军,没有放过一兵一卒进入汉境,升任太尉,授其卫将军一职,镇北将军府解散,其中的将领文吏,调入位于长安的卫将军府;
护匈奴中郎将白征升任辽西郡太守;代国中尉李息升任雁门郡太守;都尉白泽调任雁门中部都尉;都尉公孙敖调任代国中尉;上郡太守李广调任云中太守;军侯闾丘吾调入郎中府,任职郎中···
随后又改建章宫的“建章营骑”为“羽林骑”,意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兵员定为,招收此战中和将来的战争中,阵亡将士子弟进入此营,由羽林骑抚养培训,与“期门骑”同属郎中府。
另,改郎中令为光禄勋,郎中府为光禄勋府,统领宫中的所有郎中、侍中、中郎、大夫还有羽林骑、期门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