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刺杀,诸侯王?郡王?
未央宫,前殿,大朝会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诸卿免礼,朕安!”
只见高高的皇位之上,放有一个黑漆几案,几案左边放着一个黑红相间的木盒,里面就是大汉最高权力的标志,传国玉玺。两边有两个宦官侍立,后面有两个宫女拿着两个大半圆扇子。
汉帝身着红黑色相间的朝袍,端坐几案之后,堂下文武两班大臣,身着红色朝服,带着各色印绶,朝冠上插着两片白羽,左文右武相对而坐。
“诸卿,前几日皇太后给朕说,我大汉兄终弟继素有惯例,而梁王平定叛乱于国有大功,可定为太子,以待朕百年之后,作为新君,诸卿以为如何啊?”
白州抬头看了眼汉帝,只觉得汉帝笑盈盈的脸上,挂着的是杀人的眼睛,他没有说话。
“陛下,臣认为太后所言不错,如今诸位皇子年纪还小,不足以担当国之大任,更何况我几万里大汉疆土,岂能交于几个孺子手上,岂不是让周边蛮夷笑我大汉无人。
此外,梁王在天下素有贤名,又有平定七叛王之功,文治武功俱在,是大汉未来储君的不二人选,不然万一出现仁帝荡帝旧事,岂不是我大汉的损失?
且如今诸侯王的势力已经很弱了,如果再出现荡帝这样的事,臣不知道还有没有,像文帝一样的宗亲出来力挽狂澜呢?这应该值得我们深思,若是立梁王为储君,大汉一定不会重蹈荡帝的覆辙,臣一片赤胆忠心,还请陛下明鉴!”
汉帝一瞧,说话之人正是宗正刘礼,是刘氏宗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没想到他人老心不老啊!看来自己对刘氏诸侯王打击的有点狠了啊,这么快反应就来了。
汉帝鼓励的看向刘礼,好似很赞同他的话,又笑着看向其他人道:“刘礼爱卿说的不错,其余诸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宗正直言是老成谋国直言,臣附议!”
“臣附议!”
不断有人出列向着汉帝附议,大概占到朝中大臣的三分之一,而端坐在位置上的白州看着他们,叹息不已,好似看得都是死人。
汉帝看向出列的这些人,果然不是窦氏之人就是窦氏推荐的大臣,还有就是刘氏宗亲或刘氏举荐的大臣。
“母亲啊母亲,我就这么不得你心吗?”汉帝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悲哀。
看向武将中窦氏代表的大将军窦婴并没有出列,其余的武将也是一副看热闹的想法。
“看来窦氏里还是有聪明的人啊!”汉帝心想,又看向丞相白州,只见他看着出列的这些人叹息不已,心中一动出言道:“不知丞相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白州一愣,关我何事?但点到自己的名了,只好出列道:“陛下,臣身为丞相,只是帮助陛下处理国政的,至于立何人为储君,这都是陛下的家事,臣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汉帝看见白氏不参与,心中轻松了些,笑着点着白州道:“你呀!总是这样!”
白州笑了笑,退回自己的位置坐了下去。
汉帝见小丑跳得差不多了,出言道:“还有附议的吗?或是有什么不同意见,朝会之上,请诸卿畅所欲言,朕恕其无罪。”
见没有说,汉帝隐蔽的看向一个人,那个人会意,突然跳出来大声道:“陛下,请斩在场上站着的这些人!”
站立在皇帝两旁的宦官吓了一跳,为何要斩我?
汉帝脸一虎道:“袁爱卿说什么呢?朕说过畅所欲言,你懂什么叫畅所欲言吗?岂有说出不同意见就要斩的道理,胡闹!”
御史大夫袁盎对着汉帝躬身行了一礼道:“于国有害,危害大汉江山社稷,请问陛下该不该斩?”
然后转头看向站立的这些大臣大声道:“于家有害,危害大汉的千秋万代,请问该不该斩?”其目光的凛冽看得那些人浑身不自在。
“爱卿有何话,说出来吧,有道理,朕还会不听不成?”
袁盎拱手道:“自周朝以来,父死子继已经成为了惯例,且形成了制度,名为《周礼,正是这一套有所循蹈的周礼,保障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而商朝是如何灭亡的诸位难道不清楚吗?无外乎兄弟之间争权夺利,兄终弟继,导致了商王室的混乱。
试问如果兄终弟继成为惯例,那这就为那些诸侯们提供了继承皇位的合理性,那么大汉就不会有一日的安宁,那些同宗兄弟们就会觊觎皇位,从而将目光放在争权夺位上,还有精力去治理封国吗?这对于国家,对于江山社稷是好的吗?
其次,仁帝说过,皇帝是天下人的表率,如果陛下同意了让位于梁王,那么天下百姓也会有样学样,到时候,兄弟之间争夺家产,宗族之中满脑子的都是兄弟家的家业,必定会放松劳作,到那时,谁去生产?谁去劳作?
这对于家族,对于大汉的千秋万代,难道是有好处的吗?没有好处那他们为什么如此推崇,一定是收了梁王的好处,所以臣请斩所立之人!”
袁盎的这一番话说的是字字珠玑,扎透了人心,甚至有官员瘫倒在地,不能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