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胜败之间(1 / 2)吃瓜的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却说廖化奉丞相军令,率八千步骑,绕过嵩山,一路奔向荥阳。

大军翻越少室山、阳城山,经过一昼夜的行军,翌日清晨下山,进入了汴水流域。

再往前行,就已深入敌人腹地,一马平川,再无山川险阻作为屏障。

廖化本能地感觉到了危机四伏,于是不敢大意,放慢了行军速度。

行至午时,距离荥阳已经不远,哨骑传来急报,发现敌军行踪。廖化不敢大意,亲自骑一匹快马,登上附近的一座小丘,用望远镜张望。

果然,见洛阳方向尘土飞扬,似有大队魏国骑兵赶来支援。骑兵的机动性极强,来去自如,最适合在这样的开阔平原执行任务。

廖化军以步兵为主,面对强大的魏国骑兵,当然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命令位于汴水西岸的几营部队迅速寻水浅处渡河到东岸,企图以河道阻拦魏国骑兵的进攻势头。

汴水发源自嵩山,是黄河微不足道的支流,河道并不算开阔,成年人完全可以蹚水而过,但阻挡敌人的骑兵冲锋,却是足够了。

廖化判断,魏军若见汉军已有防备,不好下嘴,一定会先进驻荥阳,依托城池进行防守。

原因也无他,经过之前的几次战斗,魏军已经极度畏惧汉军的“震天响”,绝不会让汉军轻易靠近一座城池的。

然而,魏军却没有如廖化所想的那样行动,他们根本没有向荥阳方向前进,而是直接调转马头,沿河南下,直奔汉军后方。

可看他们的动作,似乎是要切断汉军的后路,甚至于,是想把汉军往荥阳方向逼。

“这是在干嘛?”廖化有点疑惑不解,“司马懿绝不可能弃荥阳不顾,难道……他们还有后续部队?”

看魏军的阵势,这支骑兵足有五六千人。通常来说,骑兵的战斗力远高于步卒,其成本也是远高于步卒,派这样一支强大的队伍来阻击汉军,已经算是大手笔了。

如果敌人还有后军,只能证明司马懿误判了形势,以为诸葛亮是要花大力气进攻荥阳。而实际上诸葛亮给廖化下的命令,是要其见机行事,以牵制敌军,保全实力为主要目标,并不要求攻克荥阳。

故而,随军的军粮带了不少,但炸药等军械却是带的不多。

廖化一面命后部死死盯住魏军骑兵的动向,一面命大军集中精神,缓缓向阳城山方向后撤,指望能寻找一处有利的山地地形,原地扎营防守。

至于荥阳,暂时就不去了。只要敌人不能彻底歼灭廖华军,他们就绝不敢放任荥阳方向空虚。

到了下午,后部已经与魏军有了几次小规模的冲突,互有少量的伤亡,但不多,看来他们也只是在试探。

大军也暂时撤到了荥阳南侧的矮山密林之中,在这样的地形之中,魏军的骑兵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了。

这时,前方哨骑来报,称又发现有大量的魏军,旌旗密布,至少在万人以上的规模,正在从洛阳方向赶来,此时已经到达成皋,估计夜里便能抵达荥阳。

廖化恍然大悟,旋即却是大喜,魏军果然误判了形势,大举出动了。如果能在这里拖住敌军一两万兵马十日,对于丞相的大局战略,一定是极有好处。

于是,廖化当即命大军砍树挖沟,在附近寻了几处有利地形,原地扎下几座营寨,静待敌军来袭。

当天夜里,汴水两岸整整一夜都没有消停,火把闪烁,马蹄声,喊叫声此起彼伏。

廖化不敢怠慢,彻夜不眠,静盯着对岸的动静,同时命士兵们连夜赶工,争取在天亮时将营地建个七七八八。

就这样,渡过了不安却又相安的一夜,第二天天亮之时,借着晨曦的微光,廖化才终于看清了河对岸的情势。

汴水西岸,旌旗密布,长枪如林,一支超过万人的庞大军队,分成十几部,正对东岸的廖化军虎视眈眈。

看到这样的阵势,廖化非但不惧,反而兴奋了起来。

而当他看到敌人军中规模最大的一营,飘荡着字号“司马”的旗帜时,更是仰天大笑:

“居然能引来司马懿这条大蛇亲自出洞,我廖化的面子,还真是不小啊!”

廖化无比兴奋,却也是留了一个心眼,担心司马懿有诈,挂羊头卖狗肉误导我军,于是急忙命侦察骑兵出动,打探消息,综合多方情报之后,判断出司马懿多半是真在此地。

廖化一边命全军加紧备战,同时派出信使,绕过敌军军阵,缘山而行,将所知的情况,尤其是司马懿亲至荥阳的事,迅速向诸葛亮报告。

翌日,在廖化正在浴血奋战,已经连续击退了司马懿大军三次攻势之时,他的情报终于送抵诸葛亮军中。

对于司马懿的行动,诸葛亮实在有点疑惑不解。荥阳是洛阳东边的门户不假,但对于从西边和南边进攻的汉军来说,毕竟隔了一座嵩山,其战略地位并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是诸葛亮自己用兵,一定会只派一偏将率数千人前往,先探其虚实,这才是正确的用兵之道。

司马懿身为魏军主帅,亲自前往,实在是有点用力过猛,令人生疑了。

诸葛亮下了狠心,决定暂时不去支援廖化。而是倾尽全力,攻打伊阙。

毕竟,洛阳才是此次战役的核心焦点,如果洛阳被拿下,战争就将结束,其他什么迷惑敌军的战术也都没有意义了。

令诸葛亮惊讶的是,这一次对伊阙的进攻,却是异常的容易,魏军给的压力,远远不如之前强大。

甚至他感觉,司马懿可能是在放水,或者他本人真的已经不在此地,而换了一個能力比较差劲的将军在指挥战斗。

但当汉军成功突破伊阙外围的几处阵地之后,魏军才终于缓过神来,一支支部队从城中赶来支援,卯足了吃奶的劲,玩命反击。

而当先一军,坐镇中央指挥全局,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支军队居然也打出了司马的旗号。

“司马懿啊司马懿。”诸葛亮喃喃道,“难不成你还会分身不成?”

诸葛亮做出判断,廖化那边的司马懿,多半是假的,而眼前这位司马懿,更可能是真的。

于是急令吴懿亲率其精锐死士出阵,对这支挂着“司马”旗帜的军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伊阙和荥阳两处的战斗,虽然十分激烈,但也都是针尖对麦芒,很难说哪一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完胜。

而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战斗,却是发生在西边的函谷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