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派人诈降于魏兴太守申仪,再通过申仪将孟达要造反的消息传给司马懿。
最后,趁司马懿出兵攻打孟达叛军之际,出兵北伐。
如此一来,北伐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只是,当时谁都没能料到,这个当时还没有太大名声的司马懿,居然在这场平叛之战中,表现出了天才一般的战术素养。
孟达在得知自己造反的消息已经泄露,司马懿即将对上庸用兵之后,在给诸葛亮的求援信中说:“司马懿知道我叛变了,但他先得给洛阳的曹叡打报告请示,等洛阳的消息回来,再发兵来攻我,走到我上庸城下,怎么也得三十多天了。到时候,我早就屯好粮草,布好城防,做好万全的准备了。”
然而,在得知孟达叛变之后,司马懿一边遣书安抚孟达,一边即刻亲率大军火速出发,星夜兼程,仅仅用时八天,便奔袭一千两百里路,直抵上庸城下。
司马懿大军赶到上庸城下的时候,孟达毫无防备,一时都傻眼了,士气大跌。
于是,只用了两个星期,司马懿便拿下上庸,将孟达斩首。
而诸葛亮考虑到孟达两面三刀不值得信任,故而只派了一小股部队援助,东吴陆逊也派了一支援军赶来。只是两支援军都被司马懿识破,分兵阻隔于外,未能抵达上庸城下,对孟达形成有效的援助。
在这场诸葛亮、陆逊、司马懿和孟达四人的博弈之中,司马懿快速出击,出奇制胜,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而诸葛亮也基本达到了他的战略目标,牵制了司马懿的荆州军。
只可惜不久之后,街亭兵败,北伐也是草草收场,司马懿的大军已经根本没有援助关中的必要了。
历史的遗憾决不能再次上演。
在周默看来,孟达一定不能败亡。
虽然他品格低劣,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但是,能将孟达这颗棋子用好,对于北伐来说至关重要。
于是,周默道:“丞相的计谋,思虑周全,当然可行。我料孟达叛变的消息传到洛阳,他必会马上来投我。”
“但问题的关键是,曹魏派人来攻打他,我们是救还是不救?”
诸葛亮道:“新城郡山高险远,上庸城三面环水,城池坚固。曹魏即便派人去攻,也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拿下。以我之意,只要孟达能为我北伐争取到时间,牵制东线魏军,我们的目标便达到了。”
“至于是否救他,要看他城池守得如何,能坚持多久了。如果条件允许,自然还是要救的,但依我之见,孟达此子,最为叵信,到时候若来不及,便由他自生自灭,也绝不可惜。”
“丞相。”周默正色道,“孟达人品如何,并不足以成为我们救不救他的原因。但拿下东三郡,与东吴一西一南,对襄樊形成钳制之势,却对我军至关重要。”
“这个道理莪懂。”诸葛亮道,“但我大军北出在即,若要救他,便还要分兵向东。此次北伐,我军的战略目标是陇右,而不是东三郡,不能舍本逐末。更何况,我军多是新招兵卒,战斗力本就不足,更需要集中优势兵力,而不是分散作战。”
周默道:“丞相,我账下阆中、西充、南充三营五千兵卒,行军能力极强,曾在南中地区翻越千里无人深山,奔袭味县。而魏文长账下有精兵五千,常年在秦岭山中巡逻操练,也是跋山涉水如履平地的一支精锐劲旅。”
“以我之见,魏国攻打孟达之时,便由我和文长率两军共万人,轻装速行,前去支援孟达,丞相自率大军平出陇右。丞相大军携带攻城器械,辎重装备,行军速度必不会太快。我带人为孟达解围之后,再一路急行军返回大军之中,必然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此计可行。”诸葛亮思考良久,点了点头,又补充道,“汉水中下游航段水面宽阔,适合行船,我再命人从蜀中速调一批船只北上,你们便可以利用汉水航道,快去快回。”
“丞相思虑周全,如此甚好。”周默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