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王三国、赵二虎你一言我一语,迅速达成了共识,眼巴巴地望着李柘。
李柘沉思半晌,也没肯定,也没否定,缓缓来了一句:
“我有个问题,不知诸位想过没有?我军的出路,在哪里?”
“出路?”
“不是誓死抗清吗?”
“那是口号!”
“那出路是什么?”
众将议论纷纷。倒是夏时勉作为曾经的二甲进士,有了些许共鸣:
“敢问将军志向?”
李柘给了个赞许的眼神,读书多就是了不起啊,自己光起了个头,立马就接住了:
“自然是誓死抗清,复我河山!”
“哦?”
从满清投靠过来的夏时勉和曹振业对视一眼,内心火热,看来将军并非想要做唯唯诺诺的忠臣,倒是有一股以我为主、睥睨天下的苗头了。
王三国听的不是很明白,直接就问:
“不一直这样吗?反正上面说抗清,咱就抗清!”
李勋这时候也抓住了要点,复我河山,没提大明俩字啊,难道?
不过,现在都是明将,或许省略了也说不定。
李柘没等他们继续议论,便径直开了口:
“此次南下,追击李国英十日,感慨颇多。我军一是太过弱小,二是成立不久,军魂未聚,三是缺乏训练,器械不惊,四是没有自主权。”
“想我等在剑阁、在保宁,驰骋捭阖,战果何等辉煌。可惜进了重庆,上有督师、国公、侯爷,下有诸位将军,看似一股明军,却分成了若干部。柘字营被裹挟,也是无奈。”
“如今局势大好,若是不能迅速壮大,再到和清军交手,柘字营4000余人,怕是要葬送当场了。”
“李勋你们的以战代练,效果固然不错,可是,留下的虽然是精兵,人数却会减少。等到了数万人的战场,又有何用?”
“如今天下,满清占了十之八九,大明看上去仅剩四川、云南一隅,但仍有一博之力。东有延平郡王国姓爷、鲁王等挥师十余万,欲攻南京,南有广东文村抗清基地,面对尚可喜数万大军,至今仍在坚守。天子虽蒙尘,却也暂时无虞。”
“若不趁此机会,走出四川,走向更广阔天地,柘字营怕是只能困死在四川了!”
一声声慷慨激昂过后,众将陷入沉默,脑袋转得飞快。
李柘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说明自己未来的大方略,一时间很是畅快。
“将军,勋有一言。若是想出四川,为何还要在达县落脚?为何不直接和督师请命,顺江南下便是!”
“这个问题嘛,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军伤残军士,追随的百姓,都需要安置,二是大军确实需要驻防之地,达州正好,往东便是云阳,都是大明地界,南下便利。”
“将军,振业也有一言。若依将军所见,以何名头出川?”
“落脚何处?”
众人闻言,纷纷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