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易阳和建安对视一眼,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定风波。
易阳脑海中顿时就想到一首词来。
那是苏子瞻前辈很出名的一首,同时意境高远,含义深刻,恰好借来挫一挫这丫头的锐气。
不过作词不似作诗,作五言七律,只有寥寥数句,对于大才之人信手拈来不成问题。
定风波这个词牌名不算长,却也比古诗的篇幅长很多,绝不是一时半会便能想出来的,所以易阳虽然能在半炷香之内便“想出”这首词,却也要装模作样的思考一番,才不会引人怀疑。
两人同时研墨,铺开宣纸,而后提笔构思。
建安看了易阳一眼,暗暗得意,她五岁便开始接触诗词,七岁便熟读古诗三百首,十岁便能即兴作诗,在大辰皇宫中留下十步成诗的美谈,如今二八年华,即兴作词能难得倒她?
小子,翰林院一帮儒官无人敢跟我比即兴作词,你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份了!
今日便教你知道,什么叫才思敏捷!
建安轻哼一声,眼珠一转,当即便想到一个以景喻情,表达自己求学志向的词作框架来,于是写下第一句:
“神游远眺青云浦,夤夜清寂明月寒。”
看到建安动笔,季志才站起身来,走到她身旁观看。
“青云浦”是《春江花月夜》中的典故,以远眺飞云浦定下追寻先贤脚步的求学基调,又以“清寂”和“明月”的意象来表达求学中会遇到的挑灯夜战,以及枯燥、孤寂、冷清的坏境,从而烘托主旨,第一句的水准就不输当下名家!
季志才微微点头,不愧是大辰皇室的文学担当,建安公主才华确实过人。
这时,看到建安才思如此快的易阳直接写下了自己的上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季志才转过头来观看,然后沉浸在易阳表述的一位竹杖客在风雨飘摇的山路上踽踽前行的意境之中,一时流连忘返!
如果说建安的词作还停留在以景喻情、借鉴以明志的阶段的话,易阳的这首便是已经进入了身临其境的高屋建瓴的境界。
如此高远深刻的意境,季志才扪心自问,连他也很难达到。
他在官场中沉浮半生,一心探寻治国经略、纵横策论,对于诗词懈怠许多,现在已被名利侵蚀,还能有这样迎风顶雨前行的拳拳赤子之心么?
看着易阳的词作,季志才竟是生出羞愧、嗟叹的情绪来,恩师的谆谆教诲又一次浮现心田,季志才既欣慰,又难过。
欣慰的是,在他的门下,易阳此子拥有名垂千古的潜质!
难过的是,他恍然之中陡然发现,自己的心境已经在宦海的沉浮中脱离了求学的正轨,此生恐再难突破“致知”的桎梏。
在季志才发呆思索的情绪中,眼看建安又写下两句的易阳,直接将自己的下半阙也写了出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院长大人陡然而出的赞赏声吓了易阳一跳,也令一旁的建安公主微微一笑,院长大人这是在夸我么?
这般想着,建安下意识看向身旁的易阳,这一看不打紧,竟是将她的心神整个儿吸引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