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闽人自治的设想(2 / 2)月下青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林仁翰细辩真伪,发现圣旨为真,裴茳并没有说假话。

裴茳叹道:“这样的条件,李弘义若能接受,李氏满门富贵可期,缺的不过是权势而已。我唐国已是仁至义尽,只能说李弘义此人执迷不悟,反意昭然若揭,为了他个人的野心,宁愿满城军民陪他一起玩火,也要去博一博那万中无一的机会。”

裴茳说的没错。唐国皇帝确实已释放出最大的善意了,无可挑剔。而李弘义则是野心膨胀,为了成就个人霸业,全然不顾福州军民的死活。以一州之地抗一中原百万披甲之大国,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这件事,无论法理还是人情,唐国代表的都是正义的一方,无可指摘。

一时间,林仁翰的心内极为痛恨李弘义的疯狂之举。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唐军的战力,从驿馆对峙之事已可见一斑,而从眼前这三人来看,亦可见唐国人才济济,远非福州偏鄙之地可比。以福州军当前的现状,如果战事一开打,必然会是鸡蛋碰石头的局面。

林仁翰叹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此真乃独夫行径。”

裴茳又拿出给徐仁宴看过的那道陈觉的谕令。

“军政两分,闽人治闽?”林仁翰一惊,拿着锦帛手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裴茳解释道:“陈觉陈使相权福州宣谕使,有便宜处事之权。唐国控制军权,威武军节度使府不设在福州城内,北迁至福鼎县,北扼叠石、分水两关,以备钱越。而由闽人自治地方政事,设州镇兵两千人,以备贼寇,只要足额完税与服役,一应地方事均可自决。我相信皇帝是乐观其成的,毕竟,军政两分之策,互相牵制,闽地将再无实现武将割据的可能。而闽人也能安居乐业,不再受刀兵战火之苦。”

“唐皇仁慈!某感同身受。”林仁翰拿着锦帛,向北方长拜,眼中热泪盈眶。闽人苦战事久矣,日思夜想的便是能在没有战争的阴影之下,安居乐业。如今终于出现了实现这个愿望的契机。

裴茳继续道:“至于闽人自治的具体章程,还是要聚集地方各族老共同商议才是。学生有个初步的设想,请仁翰兄斟酌。”

林仁翰渐渐平复心情,恭敬地对裴茳道:“愿闻其详,裴使请赐教。”

裴茳道:“推行议政院制。地方政事首脑为刺史,由皇帝选派闽人官员担任。但州府内诸事则实行议政院制,议政院人选分由地方大族族长、乡老、德高望重的名士、富商等代表构成,一人一票。每逢刺史府有重大决策,由行政院复核投票票决,票过半数者方可施行。票未过半数者,行政院可封驳该决策,不得施行。”

这实际上是议会制的变种,裴茳有心在福州推动一下此类的政治改革,看这种政治制度在封建皇朝制度下有没有生存的土壤。成与不成,且不说它,但至少种下一点民主政治的种子,这才是他推动行政院制度的目的。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阀混战时期。上承封建制度巅峰期盛唐,下接资本主义萌芽期宋朝。大乱才能大治,国家没有完全统一之前,有些事反而更容易推行,反抗的阻力没有那么大。因为如今各地都是武夫当国,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正处于最薄弱的阶段,试一试议会制变种,说不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到裴茳的建议,林仁翰激动地浑身发抖。这才是闽人自治的真正核心内涵啊!有了这个行政院制度,无论谁处于福州刺史的职位,其权限都要受到行政院的极大限制,凡重大事宜均需票决,一些不利于民生、不利于市面繁荣、不利于地方发展的决议便无法推行,这样一来,就能真正保证和实现闽人安居乐业的梦想。

“裴使大才!仅此行政院,便能让我闽人看见真正自治的希望。某替万千闽人谢过裴使厚德,请受一拜。”林仁翰只觉眼前被人推开了一扇窗,窗外是一个从未见过的美好世界,他从未想过自己会离那个美好的世界是如此之接近。

民主政治的蛊惑性对一些有识之士来说,就像是一杯美酒,越是见识高明,越是受其蛊惑。裴茳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实际上,没有平权为基础的民主,基本上就是伪民主。这时候却不用点破,就让林仁翰多做一下美梦吧,毕竟接下来的事还要依靠林仁翰去做。

裴茳急忙扶起林仁翰,笑道:“学生不过一时兴起的设想而已,具体的章程还需你们自己操心。只是在这之前,如何解决李弘义,才是真正迫在眉睫的事。仁翰兄,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林仁翰已被行政院制度刺激的热血沸腾,越想越觉得奇妙,越想越觉得高明,恨不得马上便能实现。

他抱拳慨然道:“为万千百姓,某义不容辞!”

“李弘义,害民之贼耳。当除之而后快。”

裴茳一开口便定了调子,不再给李弘义继续摇摆的机会,也不给会他留一条生路。

林仁翰神色一凝,沉重的点了点头。闽人要自治,李弘义一系在军中在政事上的影响力必须连根铲除,这是应有之义,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

两人就此事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商议如何行事了。这是抄家灭族的大事,一旦走漏了风声,被李弘义提前察觉动手,裴茳三人与林氏一族将死无葬身之地。

裴茳早有腹案,他对此事筹划已久,借重的就是林氏这个百年宗族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一举发动,将李弘义一系彻底终结。

几人根据裴茳的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完善,一些行事的细节进行了更正。经过了近两个时辰的商讨,终于确定了行动计划,互相联络的手段等等。

“此事,何时发动为宜?”裴茳最后向林仁翰征求意见。因为其中牵涉到很多准备工作,准备不充分,容易出现纰漏。

林仁翰在心中默默计算时间,权衡半晌,咬牙道:“此事宜早不宜迟,迟恐生变。五日后,七月初一,正是我闽人普渡节之始,聚集人手不会引人瞩目,便于行事。”

闽人在七月有节,名普渡。七月为鬼节,初一开鬼门,三十关鬼门。整个七月便是众鬼狂欢,在人间四处游荡,享用香火祭祀的日子。

普渡节,好名字。只是在这样的日子,却让徐仁宴纳妾,是不是有些不吉利?裴茳微笑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