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好奇的问道:“何意?”
“臣打算等围城一个月后,在菑川城门外准备水和粮食,并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陛下的旨意,凡是投诚之人皆可服用。”
攻人先攻心,刘据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这招怎么这么熟悉?好像在哪儿见过?
“准。”
赵充国也是个聪明人,知道以刘据的名义。其实这件事他完全可以到战场上直接决定,但他也知道功高不是好事,当初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尤其是聚拢人心,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向前冲,人心归皇上就行,像他这样的,只负责疆场杀敌就好。
刘据一直想给赵充国封侯,没找到理由,这次刚好是个机会。
……
事情比刘据想的还顺利,没用到两个半月,只是一个半月,菑川的城门就被那些儒生打开,这倒是让刘据有些意外。
原来在围城一个月时,有一个大儒想让刘遗打开城门,放汉军进城,不要在这样下去。不然铁骑还没踏进这菑川,百姓就已经先饿死和渴死。
菑川确实存有很多粮草,不过全在达官显贵家的仓库里面,平时都不会拿出来,更不要说现在这种关头,先管好自己再说。
民间的粮食越来越贵,甚至有时候用钱都卖不到。刚好这时候城门传来只要投诚就有粮的消息,引起来百姓的激动,纷纷要出城,可全被官兵镇压。
过程中死了不少人,闹得人心惶惶。一个大儒看到这一幕,心有不忍,想让那些家中有粮的开仓放粮,却被扔了出来。
无奈,他只好找到刘遗,刘遗又怎会因为他得罪那些人?没有同意他的建议。
大儒没办法,就联合众门生去刘遗那边,让刘遗打开城门。
刘遗一怒之下,直接将这大儒杀死,赶走他的门生。
因为这件事,刘遗惹了众怨,百姓们开始和他对着干。一开始,官兵还能压着他们,随着时间变长,参加的百姓越来越多。
在夜里,杀掉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
当尝到米饭的香味,受到水的滋润时,那些人一个个哭着朝天大呼:“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
……
这吃的,这喝的,都是皇上给他们的,皇上真是个好人啊!
那些儒生也饿,也渴,只是碍于身上的儒袍,比这些人要好很多,不急不慌。
“当今的皇上是仁君啊!”有一个儒生感叹道。
“皇上重视教育,爱民如子,值得我辈歌颂。”
有不少人点头,赞同他们说的。
这场战役,不仅收回了菑川,还让刘据的形象在天下人的心中大大提高。
历时三个半月,这场诸侯王造反的闹剧终于落幕。刘据亲自在甘泉宫设宴,百官皆至,为将士们接风洗尘。
本是个高兴的日子,但在甘泉宫的宴会上,有好几人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犯了个大错,只希望皇上并不知道,没有查到。
“诸侯王造反被镇压,大司马功不可没,但他居于三公,又是北魏侯,朕已经没什么好赏他的了,就赐黄金万两,可持剑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