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千六百七百六十五章 不想生(1 / 2)二子从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碗一两的小面一共才十八元,每到这种掏钱的时候,就让周至对现在的物价发出感慨。

蜀都的夏日其实并不凉爽,不过有些地方还是例外的。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周至带着二女走在薛涛馆里,这里虽然是望江楼公园的一部分,但是最近被单独围了起来,变成了“薛涛纪念馆”,需要交费才能进,因此基本没人掏钱,十分清净。

“其实薛涛生前没有在望江楼公园一带住过,也没有在这里制笺题咏。她的活动,与望江楼并不相干。”周至给儿女介绍:“《成都城史》的《碧鸡坊考》记载:薛涛早岁居住在成都城南的万里桥边,中年移住节度使城西别墅,浣花溪旁,晚年则搬到了城北的碧鸡坊吟诗楼,三处地方各不相连不说,和望江楼还隔着老远。”

“直到薛涛去世后,才葬在了这附近,《华阳县志》与《华阳新志》均记录薛涛墓在城东数里。虽然唐代段文昌题写的‘西川校书薛洪度墓’早已毁佚,然因为有记载,故在明代、清代几度重立,最终还是被捣毁填平,其实啊,薛涛墓最早的遗址,是在我们蜀大范围里面。”

“是吗?”冯雪珊对蜀大很熟悉,也不知道还有这事儿。

“嘿嘿嘿,就在校园南大门附近,辜老居住的桃花村公寓后面。”周至得意地笑道:“辜老告诉我的。”

“所以这些亭台楼阁,都是搬过来的?”麦小苗还没有修炼到能够分辨出建筑物新老的程度,感觉这里的建筑竹林看着也是够老的。

“因为附近有了薛涛坟,才引来了大家的记念,从唐代,大家就在坟边种上了一片桃林,唐人郑谷在《咏薛涛坟》诗中就有‘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之句。”

“桃林一直持续到明代,万历进士邓原岳《咏薛涛坟诗》还有‘三尺荒坟傍狭邪,坟前流水绕桃花’的句子。”

“到了后来,桃花换成了几丛翠竹,清诗人郑成基在《咏薛涛坟》诗中就提到:‘昔日桃花剩无影,至今斑竹有啼痕’。”

再到后来,大家以竹代桃,最后将整个望江公园都连成了一片竹林,变成了一个‘竹类博物馆’。”

“那这口井呢?”麦小苗仔细辨认着井边石碑上的文字,“薛涛井”边上写着康熙三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另一通碑上则是乾隆朝翰林院编修、成都学使周厚辕手书的唐人王建《赠薛涛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是呀,一边康熙,一边乾隆。”冯雪珊也觉得奇怪:“如果哪找肘子你说的,薛涛墓在建国后都还能在蜀大里见到,那就不应该会将这里误会成薛涛的居处和墓地啊,为啥又会和薛涛有关系呢?”

“据《四川通志》载,这里其实最早叫做‘玉女津’。左面就是‘石牛对石虎’的水码头,右面是清水池塘,塘下水脉与锦江相连。因其塘底是由层沙构成,故塘水清洌,澄澈照人。”

“明代蜀藩因而指定每年三月三日在此取水,仿效当年薛涛在浣花制造浣花笺的办法,制作二十四幅贡纸,以十六幅贡纳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