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军师书信!”
“嗯,去唤士载,元霸。”
周渊接过书信一边阅览,一边吩咐道。
不时两小将终于到来,周渊也不多说先将书信转递邓艾。
“士载,汝素奇智。可知公子之意乎?”
书信内容实在奇怪,周渊不由低声问道。
“师父,以艾之见,义父或是欲伏其兵。”
邓艾思量片刻,猜测道。
随即邓艾将心中设想一一道来,周渊知前者善军略,遂按计而行。
约莫午间,便有敢当营士卒来报。
探得一直两万敌军正往柳城而来,正是司马懿率队。
待司马懿大军到达,却见柳城城门大开,好似空无一人。
“奇怪!”
司马懿见得如此场景心下纳闷,按他设想此城必然有人驻防。
如此便可勐攻,再放开一条生路待得城中守军前去求援,便是张郃伏兵建功之时。
可如今来看,莫非是高看刘贤?其并未留军于此吗。
“参军,是否入城?”
这时,一旁校尉见司马懿踌躇不前,出声询问道。
“嗯,不可,命将士三百入得城中先行侦察。”
司马懿闻言却是阻止道,上次江陵也是将己方引入城中,自己那可能再上此当?
随即便命士卒先行进入打探,约莫三刻城中未听得喊杀埋伏之声。
司马懿按住心疑,最终还是进入城中。
“速去查探四周,是否有引火之物。再行打探,是否有大军停驻痕迹。”
圃一入城,司马懿立即又吩咐下去。
前者为防来场火烧柳城,后者则是印证心中想法。
身边士卒领了命令,随即开始查探起来。
“参军,城中并无甚么引火之物,亦未见地道等潜藏之处。”
“寻得地灶数十,城中曾必有留守。灶壁已凉,想其军撤离在两个时辰以上。”
柳城不大探寻并不多久,就有一名校尉前来禀报道。
“哦!其部必是查探到我军踪迹,遂撤离此城。”
“然,此城重要。失则街亭大营犹如浮木,缘何在我军到达时,反而撤退了呢?”
司马懿闻言,不觉自语。
突然司马懿眉头一紧,勐的看向禀报的这名校尉。
这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气度倒是不俗,像个饱学之士。
非是司马懿想通其中关节,而是这名校尉适才的禀报。
自己只教探查是否有引火之物,可此人竟然还知道查探是否有地道埋伏。
只说查看是否有大军停驻痕迹,他却能明白自己所想,以灶而判......
这个年代读书人可不多,精英只是一部分人。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三流人物,都是千百人中难寻一个。
“这位校尉,不知汝之姓名籍贯是?”
司马懿来了兴趣,随口一问道。
“禀参军,某将王基,东来曲城人。”
“可有表字?”
“劳参军垂闻,某将表字伯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