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亡国之音(2 / 2)寒霜易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朕昨夜读史书,以古鉴今。我大明,不就要亡国了吗?”

仿佛是喝多了,朱由校的眼神有些迷离,看着眼前的四位讲筵官,说话有些含糊,但还是能让四个人听清他说的是什么。

“宣和六年(1124年),山东有张万仙为首之民发生暴乱,人数到十万之众。又有张迪带头的民众五万叛乱。还有以河北高托山为首的民众叛乱,号称三十万。虽赵宋调派西军平叛,却也致使国力大伤。”

以为宣和北方大暴动。

“而后又有那方腊率摩尼教于江南起义,致使宋廷赋税大减。”

“此时又有那金贼撅起于辽东,北宋联金灭辽,最后却致使宋天子与人行哪牵羊之礼。宋廷也被迫播迁,苟延残喘于临安之地。”

仿佛是说到了伤心之处,朱由校锤了锤自己的胸口。

“纵观史书,焉不知彼时彼刻,正如哪此时此刻。”

“诸卿觉得呢?”

说到最后,朱由校叹了一口气,看着下方的四人。

“陛下,哪赵宋之位乃是篡,何德何能,可与我大明比肩?哪宋徽宗不继承父兄之志,下不体恤庶民疾苦,其亡国乃是天意使然啊。”

听到朱由校说完了自己唱《玉树后庭花》的原因,黄克瓒猛吸了一口气,但最后还是憋住了,奉劝道。

“我大明太祖,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受天下万民之敬仰。虽去岁有萨尔浒之败,然未伤我大明根本。如今,朝堂有陛下不必觉得亡国将至啊。”

“陛下,正是如此啊。”

待到黄克瓒说完,见小皇帝明没几次的袁可立也出声道。

“哪宋徽宗亡国,乃是其宠幸奸人之故,外使童贯一阉人掌兵,内使蔡京一奸贼掌权。致使国力大丧,方才有那靖康之辱啊。”

“唉。宋徽宗虽有那后事之败,然其先有神宗变法,虽有高太后废除,然其后又有哲宗变法,熙宁开边,国有强军啊。而朕有什么呢?”

闻言,朱由校又是一句叹息。

“张太岳变法,致使国富民强,然神祖受奸人蒙蔽,废除新法,致使国家疲敝,税收凋零。浙兵如今仅剩辽东戚金所带的一营三千人啊。萨尔浒大败,国家损失精兵十余万(不要纠结死了多少,反正给皇帝的明面数字是这个),悍将三百余人,国之将亡啊。如今,更是连给辽东的边饷都发不出了啊。”

“陛下,今岁秋粮未至,致使辽东军饷有缺,等秋粮入京,辽东军饷立发啊,大明未亡啊。”

这次,是毕自言出声劝阻道。

“哪北宋末年,新旧党争,致使朝堂之,一片乌烟瘴气。一个个结党营私,朋比为奸。致使忠臣良相苟活于乡间,佞臣贼子窃据于庙堂。”

又拿起水碗喝了一口,朱由校痛心道。

“朕登基不过十日,锦衣卫密报,我大明朝堂之,就有那齐党、楚党、浙党、昆党。”

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仿佛是回忆了一下,朱由校又说到。

“还有个劳什子东林党,号称要行哪驱邪用正,做到哪众正盈朝。朕,思之心中惶恐啊。我大明之党争,宋末比之,犹有不及啊。”

“嘶~”

听到皇帝的话,下面的四个人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齐楚浙昆东林这群人党争的事情,朝堂的大臣们心中都是有数的,也知道有的事不能诉之于口,但这话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陛下,此等贼人当明正典刑,肃天下之风,则我大明断无哪结党营私之人。”

最后,还是暴脾气的黄克瓒说了一句。

“不错。”

黄克瓒刚说完,孙承宗就接了一句。

“自万历三十年以后,神宗精力有限,致使有朝廷纲纪不正。陛下正处于风华茂盛之念,如用贤任能,则我大明断无亡国之祸。”

“秦孝公五年,孝公得卫人商鞅之助,实行变法,致使秦国国力增长,兵不畏死,民不内斗,积攒国力,为秦始皇灭六国定下国本。万历初年,神祖有张居正之助,致使我大明赋税增长,国泰民安。方有三大征之盛世。”

觉得铺垫的差不多了,将手中的碗放下,伸手将额前的头发向后拨去,看着下方跪着的四个人,沉声问道。

“诸卿可愿助朕,再行变法,富国强民?”

听到这话,四个人顿时明白了皇帝想要干什么。

对于张居正变法,四个人都是知道哪是富国强民之策,也很憧憬张居正的伟业。

听到小皇帝想要再次实行变法,连忙一同出声道。

“臣等不才,愿助陛下再行变法,以强大明。”

ps:今天只有着一更了,周末去相了个亲,结果貌似欠多了,我看情况补。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