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领导们都很诧异,要知道刚刚跳下去的两名潜水员与他们印象中的潜水员没有本质的上差别,都是带着防水面罩,穿着黑色的潜水衣,带着一双脚蹼。
非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平日里背着在背后的氧气管如今变成了挂在胸前而已。
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差别,在海军首长、陆国伟等一众内行人眼里却是鸿沟天堑一样的差距。
因为普通的背负式氧气管最大的潜深不足10米,而这种如同背心一样挂在胸前的装具却可以使单兵的最大潜射达到30米。
如此带来的战术价值可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在20至30米的水下活动,其隐蔽性那是相当的高,无论是港口侦察,还是目标定位那都是分分钟的事儿。
不仅如此,如果执行个什么炸船,敲家等任务也完全手到擒来,甚至在某些特定的之后埋伏下浅水区的常规潜艇都不是问题。
没办法,30米的潜身可以让蛙人这类特种作战群体有着太多的战术选择。
对此海军陆战队有着充分的认识,问题是认识归认识,这类复杂的单兵潜水装具国内根本就造不了。
没办法,这东西除了涉及到大量阀门类精密加工的器件,以及压力容器的材料外,最关键的还是在人体机能方面的研究。
毕竟这其中最关键的涉及到人的肺部在深水环境下的压力配比问题。
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国内的相关厂由于源自苏联的产业布局,分工非常的泾渭分明,单个元器件生产和加工都没问题,也可以按照规划捏合成坦克、飞机和舰艇,可要是突破这个界限就有些懵了。
单人深浅装具便是其中一类。
因为涉及到医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国内的工业界就有些茫然了,一来自身就没有类似的经验,二来也没相关的配套,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当初规划是也没有这些东西,怎么搞?
不知道怎么搞,便没法搞,没法搞也就生产不出来。
于是海军就只能对外采购。
得益于当下的国际大环境,部分发达国家对国内单人深潜装具的采购还是很有兴趣的,比如说法兰西的汤姆逊公司就像海军展示了他们研发的45半封闭式潜水装具。
最大潜深达到28米,可以持续工作15个小时。
当时负责接洽的海军首长就动心了,可一问价格,又把海军首长吓了一跳,单价就要高达8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培训费和后期的零部件更换和维护费用,综合算下来差不多10万美元一套。
以至于陪同海军首长一起去法国的海军领导十分咋舌的评价道:“法兰西的卖的根本就不是潜水装具,而是一套黄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