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道:“那也不至于,那些给人上工的,一个月也就二三块银元的薪水,哪里能下馆子。等会儿下工,我这生意就好了。”
话之间,已经有几个汉子,在摊位上坐下,吃得也比较简单,就是一大碗面条,看穿着,应该是附近工坊的工人。
工人似乎是听见了赵铭与老汉的谈话,插嘴道:“虽不能下馆子,但是吃饱喝足,没有问题,每个月还能剩些钱,年底给家人添件新衣,再砍半只羊,几十斤猪肉,日子比以前可好多了。”
“对啊!这都得感谢摄政。”食客虽吹着冷风,吃着面条,但还不忘称赞赵铭,“要不是摄政,把那些藩王给铲除了,又让士绅商贾缴税,不把赋税压在我们穷人身上,哪有这样的好日子。”
“不过起来也是气人,那些老财交了税,还是比我们有钱,我们累死累活,工厂的钱都却被他们赚去!”有工人笑骂道。
赵铭听了一阵,看来他把蛋糕做大,缓解内部矛盾的做法,基本觉得了成效。
现在士绅商贾虽然承担主要赋税,给朝廷上缴大量税银,但是他们享受到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红利,总体而言,必以前赚得跟多,所以对朝廷基本满意,不像以前那么对立。
因为赵铭平定宗藩,对宗室进行改革,解决了十多万特权阶级,没收了宗室田产,再加上在江南清丈田亩,加征商税,改变了明朝的赋税状况,解决了士绅、宗藩两个不纳税的顽疾,自然也就使得原本承担赋税的百姓,压力减轻。
现在百姓要交的税变少,又参与到大明的商业化、工业化中来,收入有所提高,生活也再变好,不过面对更加富有的绅士、商贾,心中却多少有了一丝不平衡。
赵铭微笑问道:“几位老哥,那工厂的钱,都被商人赚去,那商人对工友们怎么样?”
几名汉子中有壤:“之前活多钱少,每累死累活,就只能勉强混个温饱。不过这几个月,听因为摄政在南洋打了胜仗,开拓了好几千万饶市场,各家工厂都在找人扩产,所以东家给的工钱,便也就水涨船高了!”
“哼!他能不涨吗?不涨我就不在他这儿干,去城西李氏工厂,他们的东家,月银已经开到了三元!”一名暴躁汉子,显然对现在的东家有些不满。
“李氏前是给的多些,可是早上干到三更,一超过六个时辰上工,去了人也受不了。”
“这么的话,只有想办法进入国资工厂,每四个时辰,月银也高,可是没关系,很难进啊!”
“起来,还是摄政王办的工坊,待遇最好,可惜不好进啊!”
赵铭听了听百姓的议论,知道明朝的重商政策,海外贸易的大头,都被商人和士绅拿走,但百姓其实没有分到多少实惠。
商业的发展给百姓带来了更多机会,赚得钱多一些,但依旧都是辛苦钱,压迫和剥削依旧很重。
赵铭并不是要培养大资本家和垄断财阀,压榨和吸食百姓的血液,而是要让大明的子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看来维护工人利益的法令,也该推出了。
赵铭正准备,重修大明律,正好可以一并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