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了要把皇位给霍去病,就得让他有能力坐这个皇位。
刘彻招来大汉最有名的文学大儒—董仲舒,俩人整整计划了一个星期,才把培养未来皇帝的课程计划安排计划好。
刘彻下令,钦点董仲舒为霍去病的文化老师。
董夫子觉得一个皇亲国戚用不了这么严苛的标准,这是教未来皇帝用的。
刘彻指着董夫子的脑门。
“就按照这个标准去教。”
董夫子万分不解,奈何刘彻下了死令,教不好就等着屁股开花,还是咬咬牙接下了这份艰巨任务。
董夫子为了给大汉王朝培养一个合格的帝王呕心沥血。
他亲自制订了霍去病的日常教学方案,包括日作息、学习时长、课后作业、生活内容等。
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经和史。
一些“末技”,如书法等已经被刘彻否决了,霍去病自学的就很不错。
经,不消说了,“四书”“五经”到汉代几乎已经固化成为了每个帝王必须的学习内容。
就“史”而言,以史为鉴是国人的传统,尤其是帝王家的传统,所以也必须纳入教育。
但是读什么史书却是个大问题。
从国人最早的史书——《尚书》开始,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历了快一千年的时光,董夫子觉得,这留下的史书数量也够霍去病喝一壶,就从这儿入手。
每日,董夫子讲学,就在课堂挂一副帷幔。
他在帷幔里面讲,霍去病在帷幔外面听。
董夫子还经常叫来得意门生吕步舒等冷不防提问霍去病,暗暗给他增加难度。
这些经呀,史呀的,对霍去病来说小菜一碟。
系统给的知识比董先生讲的丰富多了,而且还通俗易懂。
每次提问、课后作业,霍去病都完成的很好,这让董夫子松了一口气,屁股应该不用开花了。
这日,董夫子正义愤填膺讲秦始皇如何如何暴戾,如何如何欺压读书人,如何如何不顾百姓死活。
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气的手指发抖,差点把桌子给拆了。
“这个夫子倒是个性情中人,遇到不平,拔刀相助,可惜拔刀的时候,恶人早走远了!”
霍去病心里暗暗发笑。
董夫子的课差强人意,子曰诗云,之乎者也,霍去病听得实在头疼。
正头晕呢,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要写本书。”
说干就干。
董夫子的课也不了,借口就是今天头痛,明天头晕,后天下雨走不动。
气的董夫子七窍生烟,隔三差五就去刘彻那里告状。
刘彻好奇,这小子每天在干嘛?
霍去病正带着石头在屋里闷头搞事业。
石头,姓於,刘彻派给霍去病的跟班之一,比霍去病大五岁,剑术超绝,为人机警,口风很严。
正研究呢,刘彻推门而入。
“去病,这么久了还一直病着?”
霍去病倒是不藏着掖着。
“没病,就是不想去!”
“这位董博士,从小博览群书,学问高深,他的课我听过,讲得很好,为何不去?”
“你觉得好不代表我觉得好,大家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愿听其详!”
“董夫子的课晦涩难懂,估计只有他自己听得懂,讲得明!”
霍去病摇摇头。
“文化想要永久传承,就要把文化下沉民间,把那些晦涩难懂的言语、书籍和记录,转换成直观的方言、图和文,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见,听得懂。”
“董夫子那种雅言的讲法,鸡同鸭讲,了无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