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归期未有(2 / 2)码字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孟昶站在码头上,看着周围哭喊的百姓们,一时间竟然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在这个瞬间,他明白了,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一直都是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的。

今天这些百姓们用他们哭喊的声音为孟昶证明:孟昶不是一个昏聩的君王,他确实有将百姓们放在心上的。

但是率先上船的李太后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脸上却是一片难言的复杂。

有欣慰,也有担忧。

任凭这些百姓们如何哭喊挽留,孟昶还是没有留下来的可能,他一步步登上船以后,便钻进了船舱中不愿露面了。

船队很快便扬帆起航,离开了这片哭声遍地的河滩。

当船队从嘉州出发的时候,锦城府里王全斌等人编排好的关于赵德昭的谣言也都收录完毕,让几路飞骑带着出了锦城府,直奔北面去了。

过了嘉州,剩下的水道在三川汇聚的水势下变得通畅了许多,行船速度也大大提升了。

为了稳妥起见,船队中途过戎州、恭州、泸州等地都未做停留,一路顺流而下。

在这段旅途中,赵德昭再次和孟昶聊起他过去的事情的时候,孟昶的神态变得自如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自怨自艾了。

孟昶在阐述问题的时候也不再像之前那般以人物为主,尽可能的放下个人的见解,尽量平直的将事情给描述出来。

如此一来,赵德昭总算是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楚,更加真实的蜀国。

只不过,越看这些东西,赵德昭的脸色就越奇怪。

这莫名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

从手头上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个蜀国简直就和自己在历史书上学到的北宋后期情况差不多。

主要就是对武将的压制。

因为孟昶少年继位之时,先有李仁罕,后有张业等藩镇仗着武力藐视朝廷,甚至意图谋反。

所以在孟昶稳固朝政之后,便开始强力打压武将地位,削弱士兵的待遇。

在王处回死后更是宁可让王昭远这么个不知兵事的家伙当枢密使,也不愿意让武将出身的人来做。

在这种严重抑武的风气下,蜀国上下对武将兵卒的态度可以说都是非常差的,武将低文臣一头,下层士兵更是不被当成人看。

他们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钱,还得受人指点。

长此以往,蜀军开始对朝廷离心离德,故而赵匡胤稍稍派了几个细作过来,就成功策反了蜀地的大批将领。

毕竟大家隔得又不远,宋朝军人啥待遇,蜀国军人啥待遇,大家哪里看不到?

所以说要不是王全斌接二连三的降智操作,蜀地根本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叛乱局面。

归纳完了这些内容之后,赵德昭觉得这东西应该给赵大赵二都看看才行。

一味的重文轻武,所造成的恶果可一点不比武将作乱小多少。有这种近在眼前的教训,想必赵大赵二应该都能有所警醒。

船队航行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抵达了蜀地的东大门:夔州。

在这里,船队终于停靠了一次。

倒不是说船队的物资不够什么的,而是赵德昭想要来这里拜祭一个人。

在夔州城的一片废墟里,有一堆残垣断壁堆积而成的简易坟墓,墓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蜀将高彦俦之墓。

赵德昭、孟昶、李太后、李昊等一行人都来到了墓前进行祭拜。

作为唯一一个在宋蜀之站中殉国的武将,高彦俦此人的确是值得敬佩的,他的这个坟墓就是当初刘光义命人修建的。

简单的祭拜过后,众人就重新登船,就此离开了蜀地。

站在船尾的孟昶看着渐行渐远的蜀地,心中无限感慨。

此去,只怕此生再无归期了!

139、归期未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