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台手术是要切腘窝后面的囊肿。
这个手术现在通行的手术方式一个是传统切开拿掉,另一个就是经过关节镜微创来做。
传统切开需要在腘窝后面做一个s形的切口。
因为腘窝囊肿的部位一般比较深,所以这个切口还小不了,一般都要十厘米以上。
而且因为膝盖屈回来的缘故,这个部位容易出汗,伤口开在这里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的问题。
用关节镜来做的话切口就要小很多了,两个小指尖那么大的伤口,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用关节镜来完成这个手术,不是所有医生都可以做到的。
通常需要非常熟练的关节镜技术,和对局部解剖非常熟悉的医生才敢用关节镜来做。
因为腘窝囊肿后面就是重要的血管神经,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在没有系统之前,陈博也只能选择传统的手术。
毕竟一百例手术的成功,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一例手术的失败,可能就是职业生涯的终结。
现在陈博拥有了智慧系统,他对自己的要求当然要高一些。
而且手术开始之前他已经在手术达人区反复模拟了这个手术,现在他是信心十足。
因为带了进修医生罗明,一些基础的知识陈博还是希望一点一滴给他讲解一下。
比如这次手术,切口的选择,后内侧入路为什么要从内侧副韧带和缝匠肌之间的间隙进入?
怎么避免损伤浅部的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后外侧入路为什么需要从髂胫束后面进入?
又为什么不能超过前面的外侧副韧带?
怎么才能避免损伤到腓总神经?
…………
罗明因为基础薄弱一些,虽然听得懂,但终究是一头雾水,反而是马尚趣这个年轻住院医听得频频点头。
马尚趣毕竟有了一定的关节镜基础,陈博给罗明讲解的这些基础知识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
一些在课本上看了又忘、没有具体概念的知识点经过陈博这一讲解,瞬间串联起来,获得明悟。
陈博边讲解边在病人的腿上做标记,这是手术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把重要结构标注出来,术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手术病人郑怡躺在手术室里原本非常紧张,现在听到陈博对罗明他们这么详尽的讲解,紧张的心情都轻松了好多。
“陈医生专业知识这么丰富,又是这些年轻医生的老师,手术技术应该差不了哪里去……”
郑怡心里暗道。
这会心情放松下来了,郑怡才敢向陈医生咨询自己的病情:
“陈医生,我这个脚做完手术之后,多久可以下床走路啊?”
陈博刚做好标记,听到郑怡的话,笑着答道:
“您这个啊,明天就可以下来了,可以走着回家。”
“真的啊?那太谢谢你了!手术就拜托你了!”…
郑怡原本以为至少也要几天伤口好点才能下床的,这会听到后头就能走回家,她心里非常高兴。
因为是微创手术,并不需要太多人上台,所以陈博这次只是带罗明去练习外科洗手,并没有让他上台。
还是马尚趣做助手,贾增义做器械护士,王若昀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