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5000多字被我删除了1000多字,总算审过,裂开!
……
战场交火付出的是鲜血与生命。
主战场作战危险,敌后作战更加危险。
还好陈牧这边仗着身份,可以玩碟中谍!
说一下陈牧这些天的作用。
他倚靠伪装的身份,指挥春风小队做出了很多事情。
铲奸除恶做的多,提供了一些错误的情报更加厉害。
除了这个,还刺杀了很多无恶不作的坏蛋,处理掉了很多打家劫舍,且凶残无比的土匪。
魔都郊外。
忙完的陈牧,此刻正开着小摩托抵达一处民房中。
这是由武林高手组成铲奸队秘密据点。
自从包租公两人立下了大功劳后,武林高手找到了人生目标。
之前大家伙不过是一介武夫罢了。
他们长吁短叹过,感慨世道大变,习武之身没了用武之地。
一腔热血没了用处。
但是自从获得了陈牧的支持,这些人重新焕发了青春。
我们搞正面突袭,打鬼子干不过。但是我们可以刺杀啊。
而且我们身手灵敏,并不需要找鬼子要员打,只需要打消耗就行。
今天用步枪打一个鬼子,明天打一个。
把战争扩大到汪洋大海之中。就不相信不能让鬼子害怕。
而且功夫高手对付鬼子不行,我可以对付土匪,还有二鬼子啊!
让敌人胆寒,让坏事做尽的家伙不敢在为非作歹。
武林高手们发现这才是实现人生价值方式!
陈牧乘车
……
鬼子部队也被围堵了十多天,他们的损伤非常大!
但鬼子却未突破兔子布置的包围圈。
反而他们的弹药跟后期消耗正在加大!
为了压制兔子,鬼子多次派出战斗机和空投飞机。
可惜飞机到来后就呼成为靶子。
早就提前生产的先进防空武器都已经部署在关键区域。鬼子在十多天损失300架飞机。
他们不得不终止运送物资!
甚至有鬼子飞行员听到是往包围圈运输物资的,直接玩起了抗命。
兔子的防空威慑力着实太强了。
可惜当前兔子还没有列装飞机。
这半年来,陈牧这边也制作几条飞机跟坦克生产线。
但受限于高素质人才和战争局势,大家更倾向发展陆军。
坦克与飞机,暂时只是小批量生产。
不过从其他地区生产的教练机和坦克,正在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的战士!
前方战场鬼子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防抗的力量渐渐变弱。
兔子拥有足够的后勤弹药支援,鬼子被全歼不过是时间问题!
不过鬼子这边封锁消息,试图伪装有援军来救,不让鬼子过早放弃挣扎。
包围攻占晋西北的十多万鬼子期间,各部接受了严格训练的新兵们,也都经历战场磨炼。
大家伙都见了鲜血,部队总算具有一丝铁军的影子了。
不过想要训练成后世百战精兵,还需要无数的逆风战才行。
看一个军队的强大,除了看顺风仗打得多好,还要看逆风仗打得是否顽强。逆风仗中能否给敌人制造出更大的杀伤。
在这方面,东方人超出西方人很多。
但铁军需要无数的鲜血才能铸就,当前的兔子需要经历很多战争。
被包围的鬼子陷入困局。
鬼子的后勤运输队更惨。
铁路线那么漫长,鬼子撑死只能在铁路线半径一公里内布置防线。
更灵活的游击队凭借着各类武器轻松摧毁鬼子行动的军列。
有的时候发现自家补给不够了,就玩潜入跟强攻,多次歼灭据点内的敌人。
被包围的鬼子,此刻距离全军尽墨只差一根稻草~
而包围圈外的后勤补给线驻守的鬼子,则面临的是随时死亡的威胁。
到现在冈村才发现一个令人绝望的事情。
兔子有能力摧毁鬼子花费了巨大精力和物力构建的碉堡。
坚固无比的碉堡能抗住轻武器,但扛不住破甲重机枪的射击,扛不住单兵火箭弹的轰炸,更扛不住单兵云爆弹的轰炸。
那不是可以让人放心的坚固工事,而是一个个棺材。
在这二十多天的补给运输的战争中,鬼子各部的损失高达万人。
而敌人的火力强度未有任何减弱。
冈村老鬼子陷入绝望中,他在放弃那十万部队,还是继续派出无数部队支援之间来回徘徊。
而驻守晋元的筱冢老鬼子也整天急得抓耳挠腮。
敌人太狡猾了,他们明明有武器优势,有火力优势,却从不打正面。
游击,骚扰,夜袭……
总之各种各样的战术,将驻守在晋元省的鬼子打得苦不堪言。
看着各部的战报,筱冢得到了一个更加绝望的结论!
“敌人完全有能力歼灭我们,但他们想要的更多。”
筱冢一口老血喷出。
在所有老鬼子着急,想着如何救人,甚至是脱离这个战争泥潭的时候,陈牧打着哈欠起来。
因为夜晚到来了。
他再次轻车熟路地抵达魔都外,随后跟队员确认四周五人,将随身空间中的直升机取出,然后开始物资运输任务。
先起飞直升机,依靠定位装置,飞往海上停靠的货轮!
三百多公里后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飞机降落,春风小队的队员开始检修。
雕刻了坚固铭文的直升机并没有任何损坏现象。
陈牧缓了下才询问运送物资的王浩然:“这两船物资有多少?”
“三千吨钢铁,一千吨铜锭等金属材料。剩下的都是军火原材料。”
“嗯,还有一批橡胶,化工原材料,五十辆多用途拖拉机,十辆挖掘机,还有我们这边生产的发电机。”
“好,鹰酱跟鬼子那边怎么样?”
“都在数钞票呢,根本发现不了异常!”
陈牧咧嘴笑了起来。
下了船舱,他将手放在物资上。
一栈板从鹰酱运输过来的橡胶直接进入随身空间中。
陈牧依次将钢铁,铜锭等资源装入随身空间。
“呼~”
不到几分钟,陈牧就精神萎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