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苏扶去而复返,苏逸有些发懵,但还是将他请到了院子里。
两人坐在小院的亭中。
苏逸问道:“怎么了?”
“我刚刚遇到了一个困惑,想请你帮我解答。”
“什么困惑?”
“你觉得法家和儒家,哪一个更适合用于治理国家。”
苏逸看了他一眼,没想到竟然问出这么一个深奥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他很久之前就和老黄讨论过,所以此时说起来也不需要再做思考。
“目前来说,法家更适合。”
听到苏逸也认为法家更适合,扶苏有些着急,他无法接受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扶苏忙问道:“为何不是儒家?”
看到他的样子,苏逸知道他应该是一个儒家的支持者,便没有急着解释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你认为为什么要是儒家呢?”
现在的儒家与汉朝时期融合了诸多思想的儒家观念有不少区别。
此时的儒家主张的是孔孟两人的儒学,也就是主张仁、义、善、礼,主张明德慎罚,为政以德,也就是以道德原则来治理国家。
师承淳于越的扶苏自然也是这样的想法。
他说道:“儒家将会构建一个人人知礼懂礼,知晓礼义廉耻的国家。”
“人人都修身养性,友爱互敬,那么天下将会不再有纷争。”
苏逸听完后问道:“你认为什么是仁,什么是德,又以什么样的一个标准来评判仁德的界限?”
“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仁德。”
苏逸冷笑一声,再问道:“如何才算是良好?”
扶苏此时的额头已经有了细小的汗珠。
这时候他才发现,往日里老师教给他的许多知识都过于空泛,并没设立明确的规定和界限。
“那我再问你,今天我杀了一个人,明天我又拿出余粮来赈济饥民百姓,那我算不算有仁德?”
“不算。”扶苏略一思索,回答道。
“我用粮食救济了数百饥民,仅仅因为我杀了一人,就不算仁德了吗?”
面对苏逸的诡辩,扶苏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所以说,仁和德的界限,到底由什么来定义?”
“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扶苏支支吾吾的说道:“由百姓说了算,由天下人说了算。”
“好,那我再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