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野战与火器(2 / 2)古月雨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野战,有枪有炮的才狠,李自成这种,主要是堆人头。被大清一战打垮,也就不稀奇了。

崇祯十六年,辽东巡抚黎玉田上表:「酋以大炮百位排设而击,即铁壁铜墙亦恐难保。

以物力言,酋铸百炮而有余,我铸十炮而无力,

奴之势力往昔不当我国一大县,每临阵犹势相均力相敌也,迄於今而铸炮造药十倍於我之神器也。」

而且,此时,按大清那点生产力,造不出多少枪和炮。

基本都是投降的人带去的,再就是各种战斗缴获的。

没有枪,没有炮,大明给它造。。。

再看看盔甲。

崇祯时期,以徐光启为首的西法党们不仅仅将西式火炮介绍给朝廷,还通过各种渠道买入了西式的单兵火器,甚至西式盔甲。

广东募送能造西洋大小神铳巧匠、盔甲巧匠各十数名,买解西洋大小诸色铳炮各十数具,铁盔甲十数副”。

这其中也包括了重型火绳枪Musket,只不过明朝称这种枪为斑鸠脚铳。

崇祯八年两广总督熊文灿还将为了对付海寇而购买的斑鸠铳一百门解送入京。

清军为了遮蔽明军火炮火枪的伤害,往往身披两层重甲,并且推装有非常厚的木板盾车在最前方遮蔽枪弹。

这重甲,基本也是降卒带去的,和战斗缴获的。

大清这会,炼个铁都挺难。

而大明呢。。。

毛文龙曾报告:

每年发的军火器械,都是在仓库放了很久的。

要么生锈没法用,要么一试炸膛了,不是有多少不合格品的问题,而是烂到想挑几件合格都不容易!

铠甲,没有合格品,只能让一个士兵穿两套铠甲,保证防护。

在文官贪腐之下,枪管只能造薄一些,炸膛与否不管了。

明军的火器,装药足够了,容易炸膛;安全装药,杀伤不够。

只能把某些火器部件合格部分拆了,替换其它火器不合格部件。把金属熔炼了,变成物料,给其它火器管壁加厚,如此只能“两三件重复改造一件”。

就是这火器和铠甲两样的区别,不输那真是奇迹诞生。

徐光启进口西洋火炮的举措,引起朝中许多重臣极力反对和攻击,从而致明军在双方的火器竞赛中渐处下风。

许多官员对徐光启的工作大肆攻击,指责他「一味迂腐」,不应「以词臣而出典兵」,

选拔兵士是「骚动海内」,练兵的目的无非「骗官盗饷之谋,以朝廷数万之金钱,供一己逍遥之儿戏」,「越俎代庖其最小,而误国欺君其罪大」。

而这些,并不是兵的问题。火器不像骑兵,火器是个技术活,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崇祯此时还是剩下一些家底的,汤若望,崇祯曾命其在皇宫旁设立一铸炮厂,到明朝灭亡前,汤若望在京铸造了五百多门红夷大炮。

崇祯轻轻点点头:“让现有的兵士,简单演练一下,朕,不治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