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拿?
三文钱拿货,若是算上人工与船运成本,到河东道售卖的话,最便宜也不能低于五文钱。
杨祺在一旁吆喝着二人边吃边聊。
刘存友此刻心思不在酒肉上,而是暗中思考,商人本性让他此刻很难把心思放在其它事务上。
蜂窝煤不大,看这重量一船应该能运两万到五万个左右。刘家的船并不大,都是些中小型商船,若是大一些的,一船运十万个都没问题。
刘存友掂量过煤球的重量,一只煤球大约有一斤多重。
河东道本就盛产煤,拿去河东道售卖的话,利益微薄,不太好出货。
那么唯一能贩卖的地方,只有河北、河南和关内三道,关内太远运输成本会增加。河南河北两道最为划算,只须沿运河北上,落船即可售卖。
“煤场一天能出多少煤球?”
“目前只有二十名工人,他们分工各不同。现在一天大概可以生产五千左右,应该完全足够。”
“刘某这里有大小商船七只,不可能全部拿来运煤,至少要留三只继续贩卖丝织瓷器。”刘存友思考道:“按四艘商船每艘能载煤球两万来算,分批次北上的话,倒也足够。”
陈川算的没错,刘家船只北上,一趟来回至少要半个多月,慢一些的要一个月。现在四天就可以装载满一艘商船,分批次北上可以源源不断的将煤场内的货物倾销一空。
而刘存友,则考虑的较为多一些。
他还得确保每船的利润。
以往贩卖丝织陶瓷等物,一船能获利少说百两,多则千两。
但更多的时候要看其它同行的脸色,血本无归,亏个几十上百两的时候也不少。
现在如果贩卖煤球的话,一船的利润可能也只有百两左右。这还是按满载来算,如果仅靠一船两万只煤球贩卖的话,利润虽然不高,但是却稳定。
毕竟独营的特权摆在那里,没有同行的竞争,是个长久买卖。
煤球北上的价格,肯定不能低于五文钱。
对于北方柴火的价格,刘存友略知一二。北方严寒酷冬,取暖燃料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三斤柴火能卖到近二十文钱。如此一对比,有了煤球之后,百姓们冬季取暖费会少许多。
这生意虽然利润低,但是却稳定持久,可以一搏。
至于如何提高利润,这可难不倒精明的刘存友。他打算将商船改造一下,去除掉一些繁琐的船只结构,完全改成运煤的货船。这样一船还能至少多装载一万只煤球。
大一些的商船,一船利润两百两,相当可观。
心中有了定数的刘存友,笑着举起手中的酒杯:“这买卖刘某接了,但是先说好,第一批货刘某可拿不了多少。”
刘存友的小心谨慎,陈川见怪不怪。
毕竟是商人,小心为上,万一运到北方销量不好,岂不是白白赔钱?
杨祺见刘存友答应合作,自然也是开心,当下吩咐人拿来笔墨。
有他做中间人,陈川和刘存友简单签署了一份契约。
双方约定,长江以北的地区,全权由刘存友负责售卖。而江南,则是陈川自主售卖。对这一点,刘存友并无异议。毕竟江南的销路远远不及江北,蜂窝煤要想赚钱,主要还是依托江北的市场。
达成合作的三人,都满意的浮饮一大杯。
刘存友约定好明日就派人送上订金,至于装货的问题,需要陈川配合将煤场中的煤运到码头。
青龙山煤场距离码头并不远,运输也极为方便。毕竟江南河流众多,淮水分支从山脚而过,灌入长江。
陈川都在考虑要不要在青龙山脚下开设个新码头,然后制作个简单的皮带运输设备,这样也能节省不少人力。
到时候刘家的船队可以从淮水直入长江北上。
好像这个想法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