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东宫之中的太监宫女都在忙碌着,各司其职。
…………
朱瞻基正在花园之中打着军体拳,忽然见到一队人走了进来,很是诧异。
走在前面的是皇帝的近身太监王景弘,紧随其后的是手捧托盘的宫女,托盘上是一个个华丽的锦盒;两侧是身穿飞鱼服,手挎绣春刀的锦衣卫,这是皇帝的亲军。
“你们这是?”朱瞻基一脸茫然地说道。
“参见皇太孙殿下。”宫人们行跪拜礼,而后喊道,声音异常的统一。
王景弘面露笑容,躬身说道,“哎呦,太孙殿下莫不是忘了,今天是何日子?”
“今天要去检阅三军。”朱瞻基顿了顿,一脸疑惑的继续问道,“可是这是干什么?”
“皇爷说您是大明嫡孙,是钦差,去检阅三军,代表着皇家的脸面,特赐您亲王仪仗,以及锦衣卫随行听您吩咐。”王景弘笑着说道。
刚说完,挥了挥手,“赶紧,伺候太孙殿下更换衣裳。”
几名宫女闻言,慢慢靠近了朱瞻基,太监吴三桂领着朱瞻基走进了不远处的一个房间,紧随其后的是一众宫人。
房间内,朱瞻基像个木偶似的,任由她们脱去身上的练功服,缓缓的换上了高贵华丽的衣裳。
来自西洋某国进贡的全身玻璃镜也抬了过来,放置在朱瞻基身前。
只见镜子里倒映出一名男子的模样,身材高大挺拔,俊朗的面容,华丽的亲王袍服,穿在其身上;腰上系着一条玉带,上面连接着十二块美玉,名曰十二桥明玉夜;腰间挂着一枚玉佩,上面雕刻着四爪龙形,栩栩如生;左手的大拇指上佩戴着一枚精美绝伦的玉扳指;显得更加的英武不凡。
随后,宫女用象牙制成的梳子给朱瞻基梳理头发,不一会儿,头发被梳得整齐,金丝编制而成的金色王冠束在其发髻上,王冠的中间还镶嵌着一颗明珠。
朱瞻基穿戴完毕,守在门外的锦衣卫跪倒在地,朗声道,“恭请太孙殿下上轿。”
朱瞻基看了看身前不远处的金黄色的轿子,轿子的后面整齐的站着几十位手举仪仗的宫人。
朱瞻基面带微笑,说道“孤是替皇上检阅三军,那自然不能坐轿。”顿了顿,继续说道,“给孤牵一匹马来。”
…………
哒哒哒,马蹄落在皇城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只见一人一马领先在前,一匹纯黑色的高头大马,毛色发亮,没有一根杂色;跨坐在马上的正是刚刚离开东宫的朱瞻基。
紧随其后的是身穿飞鱼服,手挎绣春刀的一众锦衣卫,整齐划一的脚步,如同战鼓声一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在朱瞻基跨出宫门的那一刻,早早在此地等候的三千铁甲骑兵,加入了其队伍之中,并作为先锋,在前面为朱瞻基开路。
宫门内外,两侧跪着拱卫皇城的士兵以及路过此地的宫女太监。
那些准备进宫觐见皇帝的官员看到朱瞻基的仪仗,先是一愣,随后马上跪于路边。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皇权至上的时代。
朱瞻基回头看了看雄伟壮观的紫禁城,又看了看眼前宽阔的街道,一时间,只觉心中豪情万丈。
就这样一行人缓缓离开了皇城,向着京都军营的方向前进着。
背着手站在城墙上的朱棣,眼见孙儿渐行渐远,慢慢的收回了目光。
“好圣孙,这话说的倒是真。”朱棣一脸沉思的模样,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大明帝国在他手里不知不觉间已经二十年了,犹如少年初成,朝气蓬勃。太子仁慈,做守成之君足矣,但太子多病,不是最适合的继承人。
看着英气十足的朱瞻基,朱棣的心里滋生出了别的一些想法。
似乎大明帝国更适合由一个豪情万丈,不惧艰辛,勇于创新的年轻人来带领。
想着想着,朱棣再次抬头看向了朱瞻基远去的方向,“传纪纲来见朕。”,朱棣撇了一眼身后的贴身太监王景弘,沉声说道。
纪纲,锦衣卫指挥使,统领着遍布天下的锦衣卫,乃是无数人心中的魔鬼。
…………
咚咚咚!
朱瞻基的仪仗队伍还未到京都军营,就已经响起了一阵阵的战鼓声,一股肃杀之气骤然而起。整个京都军营在一瞬间似乎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大草原上,令人不禁想要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战鼓声澎湃激昂,听者无不感到热血沸腾。胯下的战马在战鼓声响起的那一刹那间,嘴中发出一阵阵嘶鸣声,来表达它的兴奋与激动。
朱瞻基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很清楚,接下来他将见证到在这个时代,最骁勇善战的军队;甘于为国尽忠,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华夏铁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