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节 试营业(二)(2 / 2)吹牛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是啊,几位也是照相,你们的号呢?”

“在这,在这。”军人忙不迭递过纸条。

何晓月接过来看了一眼,又递了回去:“您这是参观券,不是照相体验券。”

“那,那我自己出钱行吗?”

“自己出钱也不行,这几天只有凭券拍照,你们要不到外头柜台上去取一个体验券?过几天再来,这段时间拍照都是免费的。”何晓月解释道。

军人失望的收回了参观券,又有些不安的看了看身后的父母,低声地说,“我爹娘都五十多了,年纪大了又没进过城,错过了公共马车,我接到他们就赶紧过来,这不没想到还这么多人……我这次是回来休假,想着能拍个照也留个纪念。”

何晓月虽然没在照相馆干过,但是在万紫阁应对客户早就锻炼出玲珑的心肠。这种事是有经验的。现场围了这么多人,要是答应他别人也提出相同的要求,肯定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她略一思索,道:

“这事我得请示一下,您稍候。”说罢进去和陈识新说了一下。

“现在肯定是不行的,有券的人都没拍完呢?”

“能不能加个号?人家休假回来带父母进城一趟拍个照也不容易。”何晓月求情。

“号我给你加一个,但是得晚点来。”陈识新想了想,“你让他们下午四点过来好了。这个时候差不多都排完了。再加个号问题不大。”

何晓月拿了加号的券出来,众目睽睽之下她并不把券送出去,而是板着面孔大声说,“今天用照相券的名额已经满了,加不了号了。你要不自费吧,不用排队也不用等号,下午两点你直接来就是了。”在说到“自费”的时候,何晓月朝军人眨了眨眼,又把“下午”两个字念的很重,看到对方朝她笑了笑又点了下头,看来对方已经明白了。

何晓月故意装作引导他们出去的模样,把他们带到门口,这才把摄影券悄悄塞给军人。

“下午要准时来,摄影师走了就没得拍了。”

“知道!知道!”对方连连点头。

照相馆用的是临高光学厂出品的旗帜牌相机,湿版摄影照相的速度不快,更麻烦的是更是要在照相前提前配置所需的底板和溶液。做好的底板和溶液都不能长期保持,只能按照放号的数量来准备。今天的放号是四十张,但是考虑到摄影失败和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实际上黄耀民准备了五十张照片的耗材,加一二个人的号是没有问题的。

回到3号摄影棚,陈识新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前面几号都是单人照,基本上是年轻人好奇来尝试着拍的。一直到第六号才变成了一对三十出头的夫妻,都穿着工厂的工作服,还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简直就是澳洲宣传画里的模范归化民家庭。

“几位拍全家福吗?拍个什么背景的,我们这里有圣船、百仞镇、农场、工厂,还有各种西洋、南洋风景……”郭熙儿这会无师自通,学着陈识新的口气介绍道。

所谓背景,就是一组绘制的背景和道具,让照片显得不那么呆板。这里的背景墙是黄元老不惜工本,专门从特里尼工作室定制的大幅油画。色彩绚丽,写实感极强,安装在可以快速更换的悬架上。

夫妻俩牵着孩子参观了一下几个背景道具,还有挂在墙上的样品照片。两个人嘀嘀咕咕的讨论好一会才决定选了农场背景。这让陈识新有些得意,因为这个背景配用的道具里的拖拉机面板是他做的。

他把夫妻和孩子安排到固定座位上坐好,然后把道具拖拉机背景板推过来放在身后,让他们看起来就是坐在一辆澳洲拖拉机车头前。

夫妻俩看得出为了拍照都精心的打扮过,衣服是新的,头发也梳理过。两个小孩子也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只是大孩子的衣服大概是母亲的衣服改的,和她十来岁的年龄有些不相配。陈识新便给她拿了一套不带校名校徽的芳草地小学部女生制服,又给了一个道具书包,手里又捧着本道具书《元老故事选》。小孩子只有四五岁,陈识新原本想让他坐在一个玩具木马上,但是孩子一坐上去就摇个不停,只好塞给他一只皮球然后让妈妈抱着,木马放在脚下当作道具。

等夫妻和孩子都摆好姿势,陈识新先带着他们演练了一下过程,静止不动保持姿势十秒钟。两个孩子都还比较听话,用不着用固定架子,这让陈识新松了一口气,从工作间拿出一片早上刚刚制备的底板装上相机,点亮了罩着白布的煤气灯,又嘱咐了一遍不要动等注意事项,然后站在了相机镜头旁边。

陈识新喊了声“开始”,然后摘下了镜头盖,大声的喊着数字作为计时。夫妻和两个孩子很听话,一动不动的看着陈识新,等着他从一数到十,然后盖上了镜头盖说了声“好了”,才深深的吐出一口气。陈识新拆下底板回到工作间去登记,这些底板要等到今天拍照工作结束,才有时间进行显影处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