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交往一部分是互通有无,另一部分或许不大合适地换取过多的银子,但仍然是经济上面的问题,对这些商业往来只应该调整与引导,对这些商人也不会进行任何处罚。
还有西南利用茶马古道进行边境贸易的商帮马队,他们的交易主要是以茶叶、盐、布匹、日用品,换取康藏方向的马匹、皮毛、药材之类。
这样的交易乃是互通有无,还是边民谋生之路外,加强了汉藏区的经济联系。这样的交往在修建铁路代替前还要帮助整修道路、沿途客栈等基础条件加以鼓励与支持,唯有加强治安管理与帮助他们扩大队伍规模交易物品种类。
这些地方对外交易基本上是在正常范围,海商兼海盗、资敌也只是部分人的个人行为,不必对全部商人进行严厉的资敌调查,唯独对晋商不可放过。
晋商在后来虽以票据业称雄,但一开始对关外贸易以茶叶之类为主,交易内容与茶马古道差不多。但他们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不顾大明禁令开始向草原偷偷运去铁器与兵器。
追寻历史以八大皇商为主的晋商可是在满清崛起之前已经开始在进行收买边军,偷运禁运物资资敌的有钱途大业了。
到满清崛起过程他们虽不是满清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却是其迅速发展的强大助力。比如满清地区的饥荒因他们获得了缓和,抢劫来的死物金银由他们变成生活物资及兵器盔甲。
满清士兵的战斗力强大的因素物质层面不外是马匹、力大、兵器盔甲更好。而这三个因素兵器盔甲才是决定性因素,光力大骑马并不可能向军队冲锋,有了兵器盔甲才有对战的资本。至于满清这比大明军队更精良的兵器盔甲除了缴获,绝对有晋商的一份功劳。
对这样的见利忘义,不顾国家民族的商人沈磊在后世再痛恨也只能一声叹息,对宣扬晋商光辉史的砖家也只能暗骂一声一丘之狐、臭味相投。但此时有能力至少对这些腐烂变质的商人进行处理他当然不会手软。
或者说八大皇商确实是罪不容赦,但对晋商全部进行资敌调查打击面太大,是否误伤无辜。对此沈磊的考虑是八大皇商乃是出头露面者,其他商人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仍然帮助组织货源等也该处理,至少他们的非法所得必须没收,对这样的人就该让他们劳而无所收获反而失去更多才能警省。
至于直接参与的商人沈磊对他们的处理就不是没收财产那么简单,从劳役到死刑都有可能,就看他们的行为严重程度。至于他们的家人也将运送南洋分散安置,再不能享受家族财富了。
沈磊的这个政策在实施前晋商们并未想到,不过他们的失望与恐慌随着满清败退多少有点。因为如果满清得势他们就算是不可能封侯授勋,凭帮过大忙好处肯定不少,而历史恰是如此。
功亏一篑肯定会失望,加上护卫队传说是对富人不大利的势力更加了一重恐慌。只不过他们的恐慌比义军打过来也大不了多少,而李自成军队在山西打仗多年,还完全占领过全境,但对他们的损害是有限的,甚至是他们的经商活动一直持续。
所以他们更多是如看到一锭金子将拣到手却被人抢先,反而还因一个不大友好的势力取代原势力后,可能会割不少肉而懊恼的人而已。
晋商他们未曾带着财富与家人逃之夭夭乃是想不到沈磊会那么狠,而沈磊为防止这些人狗急跳墙,也是让进入山西的护卫队与接收政权的干部工作组不可先打草惊蛇,等一切安排好再动手。
后来的八大皇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虽然不觉得满清已经彻底失败,但他们为了应付护卫队的进入山西也是有些准备的。。
首先他们还没有料到沈磊对他们的厌恶与彻底清算的决定,没有想到乃是他们没有找到历史上有类似事情发生,其次是护卫队从海外崛起,他们不认为他们已经深深得罪了这个势力。
因这样他们心痛将到手的好处突然溜走,但从护卫队将满清能打败吓走,并且不象流寇作为,开始计划打点护卫队官员外,还准备了几个替罪羊若提到之前事派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