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真亏得有安全舱,不然试验船肯定会因漏水而打捞几次的,虽然漏水常发生在夜里,也是在靠泊期间不大会伤人,但试验会耽误太多时间外也不吉利。
之所以小船装了较大的蒸汽机也是为了尽量快速实用,因为这也是在试用蒸汽机,等于安装上船、尾轴系统设计、螺旋桨与蒸汽机一起试验,而这些技术沈磊都是从未接触过的,只是参考内燃机生产蒸汽机,因为有了驼锅机经验热效率多高不可能,但锅炉与蒸汽机倒是生产还算顺利,其中锅炉还是手摇炉排卧式的,因为立式他根本没见过,卧式倒是在乡村工厂里见过,所以一下子在形制上起步较高。
动力方面弯路走得不算多,但尾轴系统一点概念也没有,只能先解决轴承与密封,轴承肯定只能用轴瓦,密封试验多次才发现只能用有弹性而不易磨损的,后来用了羊毛绳浸黄油填充密封两头才初步解决。
到了螺旋桨沈磊倒是知道如电风扇似的东西,但多少马力配多大直径、多少螺旋比、多大盘面比的螺旋桨毫无概念,只能从小一点的配起,一直到觉得差不多时为止。这中间为铸造这全都是不等形曲线又三个叶片需高度一致的家伙仅木模让几个老师傅愁坏了。
为了这螺旋桨沈磊也是与木匠们群策群力好几天,最后用了一个测量加工机械才算制造好了木模,铸出了铁螺旋桨。有了螺旋桨又好在船又要换螺旋桨又要解决漏水,船被拉上岸再下水十几次后才算完,之后这船又试验了更大的蒸汽机。
等这次试验基本成功已经在崇祯十一年,那次成功后的试航因船小跑出了近三十海里,让陪伴试验驾驶哨海的人觉得自己一向骄傲的速度与之一比如幼儿园孩子的蹒蹒而行了,真也想上那船去体会一把风驰电掣的速度。用望远镜观察的几人对沈磊感叹说:
这速度如马奔腾,可马之奔腾坚持不了多久,船是日夜行走,要是岸上如此就好了!
““快了,会有这一天的!““
听几人言语沈磊自信地说,这是因为火车研究进展也顺利,只是这次试船时还不可能推出来试验,可到了崇祯十三年第一条试验性的铁路基淡铁路开始基建工作了。
基隆到淡水铁路基建工作用的主要是豪格带来攻打前口子村的俘虏在干活,这四千多俘虏一半以上因重罪被判了十年以上劳改,他们正在南洋的金、银、铜、铁、锡、铅、煤等矿干活,在矿山劳改乃是危险与好看管,十年以下的俘虏这次主要是担任采石及修建路基工作,至于沿线桥涵有专业施工队。
这点儿人力可不多,但问题是火车虽一定能造成时间还早一点,所以沈磊见其它地方没什么活,就先将这个活让他们干了,而他自己此时注意力放在了第一条一千吨级机帆巡洋舰与第一条三千吨级机帆安海级运输船的试航上面了。
关心这二条船的试航是必然的,因为这标志一个时代的到来,虽然蒸气动力、蒸汽机在沈磊已经运用好几年但真正能宣告蒸气时代幕布拉开只能是这两型船将投入实际使用。
而之所以一开始就主力建造这两型船乃是此时n控制的主要是近海,千吨级战船足以控制这里岛屿遍布的局面,进入大洋也能勉强可用三千吨级运输船作为这里的干线运输也能提高效率与安全性,因第四步行动还未开始小一点运输船、机帆战船、机船等的需求反而排在后面。
还有就是沈磊决定在第四步行动前乘船去南洋视察一下,到第四步行动一启动时就不大可能再下南洋了。只是为安全着想他的部下都不大赞成,为此也是变成了大船先开发,而且第一条三千吨级的运输船就是机帆动力的了,如此在崇祯十二年底试航正好开年乘台风季前出航。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