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后世属十分正常,但在这时代却有点让手下丧气,因为别人可以封爵位代代有年俸拿,他们的薪水虽高一些却遗传不了太多东西,没有特权也没有多少财产。
对此沈磊突然觉得n虽是他的努力才开拓的,可独乐乐不如乐乐,因而决定拿出百万元来成立一个股份公司。这个股份公司同样进入实业、农业、贸易等业务,以一元为一股,他自己不分红,反而是一次性分给那些有贡献的工匠、行政人员、军官、烈士近十万元。
同时这个股份公司也是开放性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入股,特别是他的不少手收入颇丰却没有投资渠道,也没土地可买,此时正好将这些钱投进去投资,至少应该比存银行好。
这个设想有些迟了,等筹划完成下南洋计划已经启动,之前所有的移民安置都由沈磊出资了,不过这也是可以补救的,他决定让度给这个股份公司一部分移民安置地及商业配套机会,等以后其壮大一点再进行正常的商业合作与竞争。
如此调整也是地盘大了,在百万人口以下时由沈磊一人掌握绝大部分财富不是他一个人独富,主要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此时开始超出百万人,而且一下接收起码有数十万在南洋的华人及有华人血统的人,加上愿意接受中华文化的各类人、及不断大规模移民,华夏自治会名义统治下的人口会一下超过二百万。
这还不算此时设立的由华夏自治会管辖的几个国际贸易城,一些已经被护卫队占领下却还未表示态度的人口,随着下南洋计划进行三五年内华夏自治会统治下的人口会轻松超过五百万。
这中间由他主导的移民绝对不到一百万,但分散在南洋各地的华人、有华人血统的人会如寻找组织一样聚拢过来的。另外还有大批自发移民及富商欲开发带来的移民,及一些归顺土箸。
这还是严格控制土箸归顺下的,尽量往低一点的估计数,特别是如nnn、暹罗等地华人不少,当地人对接受中华文化也不抵触,当地形势也混乱,逃亡过来的人不会少,所以在n期间沈磊可以当作家族来经营,一下南洋马上要当国家来经营,而且三五年人超五百万也不算小国了,等到崇祯十六年人口可能在千万左右,那是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了。
不仅是人口将呈b性增长,富人也是一下增加了不少。过去只有沈磊一个人属财富控制人,在他的区域其他都是为他打工的,可整个南洋地区富人不少,虽然马尼拉的李旦被西班牙rns逼走到日本富人不多,但暹罗、北大年、及巴达维亚等富人不少。
这一来沈磊财富手下无份这些手下多少会有些想法,只是让他们也经营企业不可能,成立股份公司由职业经理管理才是两全的办法。
因为职业经理管理他们就不必为此以公谋私,坐等分红就可以,就算是作为遗产分给子女也好分割,同时也是不能世袭的一个补偿。
这些是沈磊作出重大变革的原因,也就是与时俱进。此前地方小没有外来势力,不必搞太复杂,现在区域广人口多,还有不少富人,再搞老一套就不大合时宜了。
而且沈磊即使是仍然不改变,甚至是将这些富人都n起来也行,但他要太多财富也没什么用,加上包办一切不可能的,所以他会搞起一个股份公司,另外还会鼓励这样的企业的政策,此时已经到了可以放开一些竞争的时候了。
特别是南洋这些富人财富加起来也没沈磊多,但他们大多有千丝万缕关系,基本上全在经商,不如沈磊他自己培养几个股份制财团,农业、工业、商业全面发展才是正理,这些富人暂时由他们来干对外贸易比较好。
因为他们的触角遍及东南亚与南洋及大明,另外对欧洲贸易中一些小品种、小产地贸易也是可由他们补充。总而言之这些人不可能靠行政手段去n,倒不如让自己手下们从资本运作中分一杯羹。
这才是最好的办法,一来创建一个新的经济生态,也为政治生态改革创造条件,同时也在造就更忠于沈磊这个集团的手下,因为比过去仅有薪水奖金,现在还有不少股份公司的股份与分红,谁也不可能轻易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