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荆轲的无地自容。
郭威要比荆轲表现的好多了,只是他也没料到,张耳这家伙别看是个魏国人,可这些年东奔西跑,真让他认识了不少人。
谁能想得到,这货还会躲在太子丹送别荆轲和郭威的人群之中,阴险的不吱声?
这倒不是张耳不吱声,而是张耳还没有资格成为太子丹的座上宾。自从信陵君死后,张耳的地位也急转直下,失去了当初能够出入各国相府,受到权贵重视的程度了。
但是各地诸侯还是认可了一个事实:张耳在反秦这件事上,是铁杆。
就在张耳认出了郭威的那一刻,王莽就将帅帐里的属员都赶了出去。不仅如此,还命令蒙平让亲卫营将周围都警戒起来。
刘邦看了一眼后背笔直,宛如一杆投枪似的张耳,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他这样的小人物,哪里有资格打听到荆轲和郭威当初刺杀秦王嬴政的大场面。
再说了,荆轲和郭威自从被嬴政诏安后,哪怕是大秦朝堂上,也闭口不言。只有当日经历过这场虎头蛇尾刺杀的秦国高层官员,才会有幸知道其中的变故。
哪怕是在秦军之中,普通校尉级别的军官也不知道郭威和荆轲原来是大秦曾经的敌人。
突然间刘邦发现大秦国师,国师身边形影不离的家臣,都是大秦反贼的那一刻,刘邦真的慌了。尤其是他听到张耳指责对方的愤怒,他才明白,自己不该站在帅帐里。更不应该听到如此要命的隐秘,他真傻,信了张耳的鬼,这老小子根本就没打算帮他,反而想要害死他啊!
刘邦一脸凝重,想要朝着角落里躲一躲,好等会儿打起来,他有机会逃。
眼神左右观察,刚想要挪动步伐,却发现王莽这家伙阴险的朝他笑着,似乎再说“你躲不过去的!”
郭威站起来了,走到了张耳面前。
来之前,张耳想好了,哪怕是撞死在秦国国师面前,他也要恶心大秦国师吃不下饭。
可郭威
这厮屠狗多年,啥血腥场面没见过?
郭威能怕自己的惨死的血腥场面吗?
很可能,自己死了,而且还会白死。郭威这厮照样吃吃喝喝,然后带着秦国的大军去攻打燕国,成为秦王的走狗。
忽然间,张耳有种哪怕是死,也有点不值当的悲凉。
“老张,你误会了!”
郭威这家伙变脸跟变天似的,他拉着张耳,后者死命挣扎,可正如和刘邦预料的那样,张耳在郭威面前,连只小鸡仔都比不上。
被郭威连拉带按,硬是拉倒了食案面前,一觥酒直接按在张耳的怀里,两个分酒器都不给,郭威直接笑吟吟道:“先喝口酒,润润嗓子。”
张耳糊涂了,郭威这家伙不是变节了吗?
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和承诺,成为让人不齿的对象。
张耳瞬间警觉起来,他觉得这酒他不能喝,不能和郭威沆瀣一气,成为卑劣的背叛者。可是郭威威胁的眼神盯着张耳,还发出恶劣酒友那种你不喝,老子也要灌你的表情。张耳不得已,低头看向了酒觥,心说:“这得五六斤吧?”
张耳不敢的抬头看向了郭威,问:“我不喝,你们难道不说吗?”
郭威点头道:“没错。”
之前,荆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郭威的反应,似乎也行。先把张耳灌醉了再说,省着这家伙再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人。
都是老朋友,还真的有点下不去手。
再看张耳,心说:恐怕这次躲不过去了。
抱起觥,小心翼翼的放在嘴边开始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酒很甘甜,也很清冽,是上等的好酒。唯独让张耳难受的是,太多了,他一次喝不完。可每当他想放下酒觥的那一刻,郭威鼓励的眼神就在他眼前,笑盈盈对他道:“张兄,还请满饮此杯。”
张耳无奈,只好急需努力。
他恐怕也明白了一个事实,就他的武力值,哪怕是手拿利刃,也对付不了郭威。
至于刺杀之类的想法,也就别自欺欺人了。
张耳心中愤恨:恨当年不练剑,空有满腹经纶。
好不容易将酒觥中的残酒喝完,张耳毫无形象的打了个嗝,眼珠子直勾勾地看向了郭威。他没醉,虽说酒很多,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让他醉死过去。他只是顶地慌,肚子里被撑满了琼浆,让他说话都费力,深怕张口,口中流出酒来。
“张耳,你投靠代王了?”
郭威一开口,就是直截了当的问话,让张耳有些受不了。可是,张耳还真的和代王有了书信联系。只是距离投靠,还差最后的仪式罢了。身为反秦活动家,张耳别看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任何实力,可他这些年东奔西走,也不是毫无目的。他得寻找个让他有机会施展抱负的地方。
但如今纵观各国,也就是公子嘉是对反秦不遗余力。这位曾经的赵国王子,从邯郸破城之后,逃跑去了北方,自立为王,自封为代王。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打败强大的秦国,恢复赵国曾经的疆域。张耳认为,他如果真去了代地,会很容易被代王接受。
事实上,他确实有此意。只是被耽搁了。
可他一个魏人,投靠一个赵人,似乎也说打不过去。
他琢磨着,自己要是承认。郭威这个假燕人,真郑人,肯定会说,你能投靠代王,我为何不能投靠秦王。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总该懂吧?
张耳沉默了起来,可是郭威却没在意,笑嘻嘻的对张耳保证道:“代王嘉活不过今年冬天。”
张耳闻听,顿时愕然:“不可能。”
随后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秦军要攻打代国?”
代国?
曾经赵国北方数县之地而已,哪里有国的实力。
可是郭威并不是要告诉张耳,代王嘉也好,太子丹如何。而是冷哼道:“你觉得这些不遗余力,出卖我中原的奸贼,有什么资格称王?公子嘉如此,太子丹也是如此。”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