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让嬴政不太好接了,这年头的大战,都是国内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三年,才能打上一场大战。
秦国灭韩国,得到的好处不少。毕竟,中原膏腴之地,韩虽羸弱,但不缺粮食。可和赵国的大战,秦军不仅仅将府库中存粮消耗一空,还伤亡十多万。这些都让大秦的战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毕竟,灭国之战,出动的大军,都是一国精锐中的精锐。
这时候,没有任何一方会留一手。秦国灭赵,消耗的物资,不计其数,数十年的积累,都消耗在这场北方两大霸主之间的决战之中了。
这十多万的伤亡,是大秦最精锐的士卒。关键是粮食,物资的消耗,短时期内也补充不了。
邯郸之战结束才两三年,赵地本来需要驻扎大量秦军,用来镇压反抗。
而这么短的时间,想要恢复起生产,并不容易。
嬴政斟酌之后,诚恳道:“一两年内出兵,皆可。”
王翦急了,他代表军方。大秦国库之内是有所不足,但是军队的士气很高,秦国攻打燕国,对于士卒,将领们来说,都是积累战功的绝佳机会。相对于赵军来说,燕军简直就是软柿子,不能捏的痛苦,对于军人来说和煎熬没什么两样。
郭威并不是来帮秦国打仗的,他是来改变秦国的。
他当即表示:“大王,诸位将军,本座不会打仗,也提供不了太好的军略和建议。但是我可以向诸位保证,我能让大秦的粮食产量增加一倍有余。”
“此话当真?”
郭威哪怕不会种地,也知道后世的粮食单位产量对古代来说,有多么离谱。春秋战国,一直到隋唐,华夏的农业单产量提高一直不明显。近两千年时间内,粮食单位产量提高不到一百斤。
一直到了明清时期,因为土豆和玉米的传入,让粮食产量从原来的两三百斤,提高到了四百斤。而这个时期,也是华夏人口大爆炸的时期。
战国末期,限于耕种的技术,还有农作物的育种,单位产量一直在两百斤左右。
郭威琢磨着,他去弄点土豆,玉米种子。不要那种只能种一季的种子,而是稳定的本土种子,产量突破四百斤难吗?
在他看来不难,但是对秦国的君臣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没看嬴政都激动的哆嗦了起来,而其他大臣半信半疑,也冒出了极大的兴趣。
尉缭不认为郭威能办到,但是他也觉得郭威肯定有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当然,他这样的老臣,想要骗他可不容易,当即给了郭威一个下马威:“国师,大王面前可不敢戏言。”
“某可立军令状,不成功,砍我项上人头?”
尉缭倒吸一口冷气,他也吃不准,郭威的倚仗到底是什么了。
等到群臣褪去,嬴政兴奋地跑到郭威面前,之前他惊喜莫名,完全超越了大臣们的预料。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坚信郭威能办到的人,尤其是,他还是秦国的大王。
等于说只要嬴政相信了,别人信不信都无所谓。大秦必然会朝着郭威的预想去前进。
郭威倒是没想要骗嬴政,他有完整的计划。秦国这个时代想要发展,不仅仅是粮食的问题,还有其他技术的普及。
他需要嬴政进入学宫学习,而不是他一直在边上辅佐。
只有嬴政通过技术学习,尝到了足够的甜头,他才能将秦国的科技水平,朝着狂飙突进的道路上飞驰。
甚至郭威心里有了个决心,三年超隋唐,五年超两宋。然后一脚将大秦踢如工业时代。
为了这个计划,他决定拼了。
提前给嬴政进入学宫学习的机会。
嬴政听到这个喜讯,简直高兴到手足无措起来:“寡人,寡人,必不负国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