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即将发生的历史转折点(1 / 2)荣誉与忠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燕军当前的优势不多,除开马军的数量比朝廷军多之外,无外乎就是攻打哪里都会让朝廷需要前往救援。

朱棣并不想把北方打烂,计划中交战初期的作战区域划定在真定府、保定府和河间府,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后就是退缩回到北平府。

所以,前期的战争并不是为了扩张或掠夺,只是必须打出声势。

如果燕军能够在北平保卫战中取胜,接下来就该是乘胜南下,估计会在河间府与济南府与朝廷展开一系列的大战,打到这个阶段等于展现了燕军的实力,是时候去让那些王爷做出抉择了。

同时,朱棣在证明自己并非必败之后,他们也需要跟勋贵集团进行交易,少不得一系列的承诺甩出去,争取勋贵集团能够站到朱棣这一边来。

取得了众多王爷的支持,再加上获得勋贵集团的认可,即便是朝廷看上去依旧兵强马壮和统治区域辽阔,朝廷也要能够把纸面数据上的强大有效使用出来,要不然等燕军兵临应天城下,内战也就到了分出最终胜负的阶段。

以上战略大部分由朱棣自己构思,姚广孝、张玉和朱能最先参与补充,后来吕阳参与进行了一些查遗补漏。

知道朱棣全局战略制定的人也就五个人,等于说吕阳被接纳进了造反集团的核心层。

真定战役结束,先有耿炳文一再战败被逼进入真定城苟延残喘,后续李景隆率领大军北上,实施救援真定过程中折损了四五万兵马,璃河一战丢进去一万多人,对拢共还有四十万以上大军的朝廷军来说并不算多,丢的面子却是极大,一系列的惨败也让燕军成气候了。

吕阳、朱高煦和张玉带着军队朝东北方向撤退期间,李景隆又搞了花活。

这位“大明战神”当然不会承认自己一系列的部署有问题,他先将救援真定失利的锅甩在郭英头上,后续将璃河小败的过错承担起来,只是又给朱允炆写信了。

信上提到麾下将领对他担任统帅多不服气,执行命令的时候犹豫不决,作战不肯卖力。

总之,千错万错俺“大明战神”的错只有一丢丢,其余都是那些将校的错。

在李景隆看来自己绝对不是在甩锅,奏疏上写的都是实情,要不然以自己的本事,怎么可能一败再败呢?

后续发生的事情记录在史书上被当成笑料在看,原因是朱允炆再一次信了李景隆奏疏的阐述,认定就是大军中的将校不卖力,并且对军方和勋贵集团产生了更多的怀疑。

朱允炆的确也该怀疑,谁让他之前干了那些事情。

打从事实上来讲,由大儒提议再由朱允炆颁布法令的那些事,的的确确是损害了勋贵集团和军方的利益,包括朱允炆在内的领导班子没有昏聩到失去这个认知,只是他们认定勋贵集团和军方只能受着而已。

还有比较离谱的事情,也就是朱允炆以为藩王再怎么都不敢反,哪怕反了也会很快被捉拿到应天,没想到朱棣真的反了,燕军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才有了收到朱棣的指控,一时间慌了心神将齐泰和黄子澄下狱的操作。

历史上演技好的皇帝很多,遇到事情露馅的更多,朱允炆绝不是唯一。一下子将勋贵集团和军方得罪个彻彻底底的皇帝,朱允炆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另一个比较出名的皇帝叫李隆基,其他不出名的皇帝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燕军撤离之后,李景隆带着大军重新回到霸州,见到郭英不给辩解的机会就命人抓起来,派人将郭英押解回到应天等候发落。

同时,李景隆派人去真定告诉耿炳文,朝廷临阵换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老将军就不用过来霸州进行交接,手上的人马调度过来,人自己回应天去吧。

一系列操作下来,朝廷大军在霸州待了七天,随后在李景隆的命令下重新开拔,他们要去攻打北平城了。

而在这时候,吕阳、朱高煦和张玉带着部队刚过卢沟桥。

这一支数量约在十万的燕军,根据之前的商议结果,会有三万前往北平城参与防御作战,五千马军和两万步兵昌平州驻扎,剩下的部队则是前往永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