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敬一愣,随即笑着拱手说道:“陛下明察秋毫,果然明君之像!”
“田翁之子田韫是臣同门师兄,当年齐国覆灭,田翁一家被迁往咸阳城时曾路过臣家,臣与田氏有一饭之恩,故而请求田翁为臣谋此职位,专待陛下前来。”
你倒老实……扶苏虽然面带笑容微微点头,但却在心中长叹,他老丈人一家也曾是钟鸣鼎食,但齐国灭亡后,却连饭都吃不饱,反而要靠着别人施舍。
那么在原有的历史上,自己自尽之后,田家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造孽啊!
扶苏觉得结束渭南之行后,还是不在章台宫躲着了。
男人嘛,总是要支棱起来的!
扶苏看着娄敬问道:“你说你与田韫有同门之谊,但田韫师从农家陈卯,可你这做派,不像是农家之人啊!”
在扶苏的看到的典籍中,农家不怎么追求社会地位,在他们眼中,不管是谁都得劳动,是一群朴素的平均主义者,略微带着点后世的XX主义的味道。
但如果真的这么想,那就错了!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儒、墨,亦或是道、法、农、兵,所有士子的最高目标,就是学会文武艺,售与诸侯王。
后世里很多人将儒家定义为坐而论道的哲学家,将墨家定义为埋头苦干的科学家,法家是不近人情的法官,农家是农业学者……
这些其实都是片面的理解。
法家推行的法、术、势,是为了实现君主一人掌生杀的人治,而墨家按照历代钜子编纂的《墨经》而推行的教育,虽然有点像后世的蓝翔技校,但这是他们为了走入政坛的‘术’。
至于墨家的‘道’,还在那些兼爱、非攻、明法、尚贤之类的治国理念。
而农家,他们扛着农具满世界的溜达,更加类似于后世的行为艺术家。
既,用自己的举动,来说服君主接受他们的政治观点。
所以就有了《孟子.滕文公上》中,春秋第一喷子孟老夫子对他们的抨击。
陈相: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自己做饭,顺便治理天下。
孟子:这么说你什么都自己做了?
陈相:当然(骄傲脸)
孟子:衣服鞋袜,锅碗瓢盆?
陈相:我拿粮食换哒(*^▽^*)
孟子:你为啥不自己做?
陈相: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
孟子:那你不就是只做了一两样事情喽,那治理天下的事情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官有官的事,庶民有庶民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怎么行得通呢?
许行:(O_o)??
孟子:口音怪异的战五渣退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