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听到张正这么说,二愣子得到了鼓励,狠狠点了点头,这才期期艾艾地对李长庚说道,“李道长,下次您再用着炉子炼了药,能不能也送我几颗,我想……让我爸也吃点。”
他又怕老道不高兴,连忙又补充道,“您放心,需要什么药材,您尽管说,我保证免费供应。”说完便满怀期待的看着李长庚。
这些年,二愣子按照张正的叮嘱,每过上十来天,就会来老道这里转转,给他带点药材,同时也看看他有什么要买的东西,等下次一并带来。
李长庚对二愣子的照顾也十分的感激,每次自己做出了什么好药,也会送给他一些作为答谢。二愣子也不客气,最后这些药都便宜了他老爸。
老头子虽然年轻时不着调,日子过的一塌糊涂。可架不住命好,摊上个好儿子,儿子的生意现在越做越大,老头子不愁吃不愁穿,还时不长的给弄些补品来,身体现在健旺的很。尝到甜头的二愣子,自然对老道的丹药十分在意。
听了二愣子这个请求,张正心说到,你倒是挺有眼力,以师傅现在的功力,用这座改造后的炉子炼出来的药,虽然赶不上仙丹,但恐怕效果也不差呀,一般人可绝没有机会接吃到,这光你可沾大发了。
而李长庚却没把这当回事,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二愣子的请求,答应他下次来,一定给他些丹药,二愣子听了自然高兴不已。
接下来他把摩托车上的大包拿了进来,里面是一些药材,还有一些日用品,另外他知道张正也在这里,还特意带来了一堆肉食、罐头和酒,准备好好喝点。
见二愣子准备的这么充分,张正心里也有些感动,说实在,这几年还多亏了有他照顾师傅,自己才能那么放心。
张正也觉得应该好好感谢感谢二愣子,便到山上采了些山笋、蘑菇,又抓了只野鸡,弄了条鱼,好好做了一桌子的饭菜。
这一顿,三个人吃的非常尽兴。
临走的时候,张正又拜托二愣子,尽快给找一套打磨工具来,自己急用。
张正的话,对于二愣子来说,那就是圣旨。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打磨机来了,实际上也就是个手持电动砂轮。考虑到道观没通电,二愣子还附带弄来只电瓶。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张正开始弄他的剑了,按照书上说的,炼剑首先需要把材料炼成熔融状态,先去除杂质,再加入某些物质,最后塑形冷却,器物成型,布置阵法等等。
既然是熔炼,当然是需要火的,对于修行高深的炼器师,自身的丹火就足够了,如果修为达不到,有好的炉具也可以。但这些对目前的张正来说,都是无法做到的,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像师傅的丹炉一样,先把宝剑打磨成型,再往上面布阵法。至于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吱喽,吱喽。”伴随这砂轮和玉石的摩擦声,张正的玉剑一点点的成型了。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这块玉的硬度极高,往往是打磨了老半天,才能磨掉一点。
对此,张正有点喜出望外,硬度高做成剑之后就越坚固和锋利,可眼下打磨起来可就费劲了,电瓶里的电是有数的,每次用完了,他还要拎下山到村子里充点,充满后再上来,如此折腾了不下二十次,麻烦不说,关键是很耽误时间的。
这让张正进步一认识到了,师傅这里没通电,毕竟不方便,虽然要修行,但也不能排斥现代文明成果不是。为此他找到了村支书李志,看能否给师傅的道观也通上电。
李志说通电好办,架几根电线上山就行,工村里可能出,毕竟老道也不是外人,这些年给村子里做了很大的贡献。可关键是线杆和电线的料钱出不起,现在村里账上一分钱也没有,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对此,张正也十分的理解,通过这件事他也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琢磨着等有机会了怎样去赚一笔钱,最起码的把师傅用电的问题解决掉。
五天之后,张正的剑终于磨好了。因为有着美术的基础,张正这把剑做的还挺漂亮,剑身长越两尺,宽两寸,剑身和剑柄连为一体,通体碧绿莹润,拿在手里凉凉的。
为了一步到位,张正把剑刃也打开了,为了验证一下它的锋利程度,他拿来一块木头,一剑劈了下去,“咔吧”一声,木头应声而裂,张正满意的点了点头。石头做的的剑,能达到这种程度,也算可以了。
按照世俗的说法,这把剑已经完工了。可在张正这里,这刚刚是个开始。接下来,他开始了阵法的布置,一层又一层,张正一连布了三十六套阵法,这才罢手,当然做这些之前,张正进行了实验,这些阵法在玉石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些阵法的功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令其坚韧,二是令其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