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门红宅(2 / 2)沙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仇五说:我华夏古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等凡夫俗子不甚了解,亦不为过。即使是专家学者,在某一方面略知一二也属正常,你肖老弟何必介意?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关老金城方面的典故知识,我也是从洪爷那里学到的。

洪爷是旗人,仇五说,属正红旗。据说那个后来写话剧的满人大作家,还有满清内阁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等身居许多重要职务的和珅,都是他的正宗族人。

洪爷的祖上,曾经出过一位武状元和一位武举人,自己本人又是大家院里出身,可谓是前身后世,见多识广,属于多代老金城坐地户。这也是他为什么喜欢复古传统的原因之一。

仇五告诉肖杨,盖碗又称三才碗,寓意天、地、人之境界。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老弟你瞧,一套小小茶具,蕴涵着宇宙大天地的理念,体现出我们古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大世界观。

金城是道家圣地,曾经聚集几大名观,他们对茶道的盛行做出过重要贡献。

道家相信,盖碗泡茶之所以传奇因为茶叶量微,一般在三次冲泡之后,茶叶氧化老朽,不可继续饮用是认为它代表着万物一生一灭的规律,内含道法循环不变之法则:道可道,非常道。

还有品茶时,一手托盏,一手持盖,用茶盖轻拂飘在茶汤上的茶叶,其间清香袅袅,直冲鼻腔,接着小口轻啄,浓郁茶汤即入口腔,直达心底,有道是沁人心脾。

这种感觉,与我们中学课文中宋人范仲淹登岳阳楼的体会相似: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最令人难忘的,正是这宠辱皆忘之境界,让你感慨万分。仇五自谦如是说,这是他个人直感微观,不可当真。

更为经典的是过去的古人,不似今人这般粗俗,没有内涵。特别是大户人家待客之道,讲究一个不是规则的规则:不管是敌是友,是亲是疏,本着来者都是客的原则,不管主人喜欢不喜欢,一般不会直言逐客,让对方颜面尽失,陷于难堪之地。

一般情况下,当主人开口说道:随喜,续茶。这时的言下之意,就是变相的逐客令。客人心领神会,识趣地站起来,寒暄而别。

说到这里,仇五不胜感慨,说:肖老弟,由此可见,咱们古国中庸之道,传统之无限,令人叹为观止。对外来的夷族蛮人,他们岂能理解这博大精深之内质?最后,他以吟咏鲁迅先生喝茶一文,侃侃之间,结束谈话。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正是这次私下交流,让肖杨对仇五尊敬有加,他竟然把鲁迅文章信手拈来,以增添盖碗茶的情趣和意境。

所以,当盖碗出现在肖杨面前时,他和仇五相视一笑,神色中多了一份自信。

“肖总管,这是今天的明前龙井,你品尝一下,是否正宗?”

“洪爷,晚辈茶盲,不敢妄加评论。”

“肖总管,我五弟是品茶高手,你在他手下浸婬多年,不可妄自菲薄,坏了你主子的名声啊。”

肖杨嘿嘿一笑说:“洪爷,我在你老面前糗过一次,今天勉为其难,就算我再次献丑吧。”

说完,他一手托盏,一手持盖,像模像样地先是闻了闻茶香,又轻啄一口,让茶汤在口腔中略一停留,然后缓缓吞下,略微一顿,随即轻吟道:“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洪爷,这是狮峰山下正宗茗品女儿红,多谢你老赏赐。”

“好,有眼力。仇管家,你去把我的老头子拿来。”

“是。”

肖杨虽然不知道这个“老头子”是什么东西,但猜测一定是场面上的稀罕物。正在他疑惑猜想时,忽然听到一位女士说道:“卫军,烟海来的贵客,是我们的五弟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