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上级领导因为于大海没有直接击毙江国强,对他进行过一次秘密性地诫勉谈话,但他放弃为自己辩解。
于大海暂时不想让领导们知道,自己曾经与江国强有过一次交流,也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在大家的身边藏着一个坏蛋:大人物。
在还没有证据证明大人物是否真实存在的情况下,他不想谎报军情。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大人物真是个大人物,一旦被他发现有人追查自己,他一定会采取静默方式,把自己隐藏得更深,结果,用江国强的话说,对这个社会的伤害更严重。
事实就是这样简单:官职越高,涉面越广,牵连人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这也是于大海在抓捕行动中,为什么希望生擒江国强,而不是将他击毙的原因!
对烟海市公安局这次配合行动,特别是成功击毙两大罪犯,得到部里与省厅领导,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嘉奖,除记集体三等功之外,局长江长水,由烟海市政府市长助理晋升为副市长;马陆由副转正,即烟海市公安局局长;刘仲伟荣立二等功,直接提升为烟海市公安局副局长。
至于于大海,他也因此由副转正,由市局刑警三大队副大队长,转任为三大队大队长。
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于大海一直秘密追踪大人物。但不管是线人搜集的情报,还是在江湖上得到的小道消息,都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人的存在。
如此结果,曾经让于大海陷于迷惑不解的两难之中:难道是江国强临死之前,特意戏弄自己而设下的一个局?或者,这个大人物隐藏太深,让自己找不到一点有关他的线索?
如果是前者,于大海可以自嘲一番,因为对方已死,最多骂一句,他妈的,王八羔子,一笑了之。
假如属于后一种情况,于大海毫无疑问紧张不安:你明明知道有颗炸弹藏在人群中,你却无能为力,找不到它,而它可能随时爆炸,伤及许多无辜之人。
这种想象不仅让人寝食难安,更让于大海绝望!
有没有这种可能?大人物对自己的追查行动,已经有所觉察,因此,他采取静默方式,等待时机,等我出现失误时,给我致命一击?
由于这种感觉很不好,不管是否徒劳无功,于大海都不想把大人物丢在自己的脑后。
他不时地告诫自己,必须把这个家伙挂在自己的面前,随时提醒自己,坚持追踪一切可能与他有关的蛛丝马迹,绝不懈怠。
最令人遗憾的,是江国强已被于大海击毙,让他无法从一个死人的嘴里,抠取任何一点线索。
从此之后,大人物和药山这条秘道,成为于大海心中的秘密。
可以肯定,于大海根据药山密路,及时识破地包杨逃跑的意图,应该归功于江国强当年送给他的礼物!
如果从这个角度判断,现在,于大海相信大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重新回到现场。
发现地包杨开始外逃行动后,根据现场敌情与环境分析,于大海做出决定:让于坚立即向局长汇报,请求支援,并在原地等待特警队到来。自己继续秘密跟踪,以监视敌情动态,防止他们再次溜掉。
主管副局长刘仲伟接到报告后,马上下令要求他们,只准两人跟踪,不得擅自采取行动;同时,还不忘提醒他们说:
地包杨和鬼手,都是心狠手辣的惯犯,属于穷凶极恶的反社会分子,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必须等到支援到达后,才可以实施抓捕行动。
于大海完全理解领导下达这道命令的意图:首先保护两人的人身安全,而后实施有效地抓捕行动。
但是,在现场的他们心里清楚,如果不立即作出反应,恐怕这次还会和以前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地包杨和鬼手,利用药山这条秘路成为漏网之鱼。
何况,从他们两个犹如惊弓之鸟一般的小心程度上分析,地包杨可能已经发现被人跟踪。
自古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为了不贻失战机,于大海不顾于坚反对,让他留在原地等待支援,自己一人去执行跟踪抓捕任务。
大约十几分钟后,地包杨和鬼手走进一片松树林里。两个人躲在树后,探头探脑,偷偷观察周围环境,寻找机会。
于大海与他们大约隔有七、八十米的距离,躲在一块凸出的山石后面,看到地包杨对鬼手比划着什么。
根据他手忙脚乱的举止行为,于大海判断,这个家伙想利用左前十点方向的三岔路口误导自己,然后,两人借着几块突兀的山石做掩护,分两路包抄自己。
在摸清敌方的大概意图后,于大海根据他们急于逃跑,慌不择路的心理状态,和以多欺少的自负想法,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将他们绳之以法。
于大海计划在三岔路口设置埋伏,寻找掩体,等待地包杨自己送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