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嵇康发现普通攻击无法打败李白,突然一扬手,变出一架古琴来,开始弹奏早已失传的广陵散,用天籁之音来对付李白。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李白微微一笑,左手拿酒壶,右手拿宝剑,突然放声高歌,唱起那首非常经典的笑傲江湖之曲。
他将天龙八音的运劲诀窍,融入超级难听的歌声中,用歌声来对抗琴声,看看谁的音波功更厉害。
相传,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
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作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它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
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
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史记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着名的勇士。
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于是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
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
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
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
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
聂政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
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
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
最后,聂政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
后来,聂政被暴尸于市,却无人认得他。
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他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
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
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哀恸而死。
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