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皇帝没有马上拿白居易怎么样,但祸根已经埋下。
后来宰相被刺杀,白居易第一个建议追捕主谋,政敌们趁机指摘他越权,照例再加上些谣言,就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的第一个政治高峰,就这样结束了。
江州司马白居易虽然失意,在着名的琵琶行中,和偶然相遇的长安歌伎大起同病相怜之叹,但他还在等待机会,仍旧怀着希望。
再次回到京城后,一开始,白居易行事的风格依然不改,为了坚持立场,甚至不惜和多年好友元稹翻脸。然而,政治集团之间激烈的倾轧斗争,终于让他渐渐“懂事”了。
白居易从忧虑到失望,再到逃离。他承认自己的失败,为了躲避政治漩涡,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了。
个人的意愿在庞大的命运车轮前显得实在太渺小,只有少数人一生都是斗士。
白居易不是那种政治需求特别强烈、个人意志特别坚定的人,诗人早年的理想,已在现实中渐渐消磨。
当他老了的时候,开始蓄养大量家姬,还亲自指点她们学习乐舞。
拜白居易自己的诗歌流传之赐,他家的歌姬质素非常高,其中最有名的是小蛮和樊素,“素口蛮腰”这个香艳的说法,就来自于白居易。
如今,白居易已在王者大陆重生,这次用的武器竟然是琵琶,轻轻弹奏他自己创作的夜筝,用音波功来对抗玉环的琵琶弦音。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白居易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和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一样,选词造语甚工。
“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信手弹来,得心应手,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
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
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不过仅“闇低容”三字,就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
这无声是“弦凝”,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而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筝曲全部的美妙。
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
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豹。
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能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
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像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从侧面落笔,的确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半个小时之后,白居易和玉环难分胜负,又是以平局结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