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收藏还属于个人爱好。
刘光福听到后也有点兴致。
“你家里有什么东西?”
大领导于是给刘光福解释道。
“我这些年也收藏了不少小玩意,让你帮我掌掌眼。”
刘光福听到后,与大领导交谈一番。
于是决定去大领导家中见识一下大领导的收藏。
刘光福与大领导到了小洋楼。这大领导住小洋楼,刘光福也没有过问。
毕竟闭着眼他都知道。
“小伙子,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大领导询问刘光福。
刘光福于是回答道:“小学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你没跟我开玩笑?”
刘光福歪歪嘴。
“我开什么玩笑。我长得不像小学生吗?”
大领导打定主意认为刘光福在和他开玩笑,这人成熟且文物鉴定似乎高超,怎么可能是个小学生。
刘光福只能回答。
“我真是小学六年级。”
两人在小洋楼坐了下来。大领导听到刘光福乃是小学六年级。
“我是六年级即将毕业,我在……”
听到刘光福的详细叙述,大领导勉强相信。
于是大领导将一个破旧的几乎要散架的的书拿到了刘光福的面前,刘光福定睛一看。
刘光福经过粗略的翻看,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前人的笔记,年代应该是清朝初期,因为在手稿里面,多次出现了康熙和顺治皇帝的年号。
这部手稿的保存不是很好,在手稿的前半部,有明显的由于虫蛀、汗迹、油渍、灰尘等物所引起的霉变,很多字体都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下半部的品相倒是不错,只是语言是用文言文的形式书写的,隐晦难懂。
手稿的最后几页,却全部都是一些诗作,多为一些七言绝句。
虽然说不认识香祖是何人,然而后面的诗作他是认识的。
繁体字他懂很多,因为他的确会作诗与作词。尤其作词更为精通,还曾经多次获得大赛二三等奖。
“这诗是王士禛的。这本笔记也是王士禛的。”
这年头没有搜索引擎,这本笔记不过大领导偶然得到。
自然不会深究。
况且清朝的诗词,除非专业人士,一般人不会研究。
清朝的词很厉害,诗就一般。
清词的水准算相当之高,又出现了纳兰性德这样的绝世天才。纳兰性德被称为三百年来第一词人。艺术成就明朝是远远不及的。
大领导听说后,只能说有所耳闻。
说李杜苏辛是如雷贯耳,但是这王士禛这样的明清人物,名声还不如宋朝的诗人。
刘光福是之前读清诗的时候,勉强知道王士禛的。
听完刘光福的介绍,大领导如获重宝。
然后再将这些人他收藏的物件一一取出给刘光福看,刘光福每每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大领导十分敬佩。
邀请刘光福吃完中午饭再走。
...................................................................
新人新书,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求一切!!!!
...................................................................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