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天下三教之一儒教,地位尊崇。儒教等级森严,教廷内部最高级别的圣人也就是儒教真正意义的首领,称为至圣先师。
也是目前位居儒家四大圣人之的唯一至圣。
其余名贤、大儒、君子等儒教门徒在九洲天下的地位同样尊贵,皆以圣人弟子彼此相称。
其中,四位圣人弟子的儒家思想都以到了准圣之境,堪称天庭天尊,但四圣的为人处世与思想起源直至后期走出来的那条康庄大道,皆各有不同,各有所长。
以亚圣与后圣做比较。
亚圣善养“浩然之气”。
曾言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可见,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极为浩大、刚强。
它是正义和道德积累的结果,是不能靠伪善、伪义、伪德来获取的。
后圣生活的那个年代,大兴养士之风,稷下尤盛。
圣人应时而出,初为“礼”,即礼圣,三为祭酒,后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儒家学说又现辉煌。
礼圣在后人眼中,分歧是四圣中最多了。
首先有人将其视为伪君子,只知道以礼服人,却没有实质性的理论。好容易有一个勉强称得理论的“礼”字,却被世人遗弃的差不多了。一些新兴王朝统治者,愿意将“礼”拿出来管理天下百姓,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能得偿所愿。
“礼”的遗忘,也是礼圣近百年、千年无法突破新境界的一大障碍。
在与至圣首轮争夺儒家学问最高统治权力的那场斗争中,有后王之称的礼圣在挑战至圣先师失败后,封号从“礼”变为“后”。
后圣是先秦诸子中儒家的一位理性主义大师,他对命运问题,对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
这一切也都出于那场权力之争所发生的转变。
对于命运,他提出“修身端行,以俟其时”,即强调“命运”与事物发展的时间、阶段的相关性。他还提倡以人心、人力制服自然,做命运的主人。
后圣曾说,圣人化性而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在他看来,人性本恶,生而好利、利欲熏心,亟须后天文明的熏陶、感化。即借助礼仪、法度和艺术等的“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即是“化性起伪”。
孔圣讲仁爱,是要求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当做“会说话的工具”,因此便有圣人微言大义之说,这也成为后世儒家门徒修行的一个方向。
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儒家门徒说出的每句话都要有力量,不仅合乎规范,还要求可以落地、落实,每句话的力量也可以总结成一种形态,即一字千斤。
儒家修行境界极高的众多门徒,甚至可以做到一字万斤,亿万斤……的程度,以此来攻击对手,也称口诛!
但口诛必须配合笔伐,才能真正算是儒家的攻敌手段,因为口诛只能代表这个人是个会说话的儒生,这对于圣人教诲中的“会说话的工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有违圣人教导,不能完全将其视为正式门徒,因此,有些门徒在学习口诛时,一定会兼之修行笔伐,以期达到儒家门徒那条看不到、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合格线。
当儒家门徒同时修行口诛笔伐时,其中笔伐就代表着一个人笔法力量,或是画一副山水图、或是画一副百兽图……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以假乱真。
此为“儒家墨宝”。
也只有当一个儒生,修为真正达到口诛笔伐的层次,才可以说这个人是暂时合格的圣人弟子,也不违背圣人一开始教诲中否定只做“会说话工具”的一种态度。
这种行为,圣人说出来,称作微言大义,必须执行;儒家门徒执行出来,叫做尊师重道,权威不容侵犯。
儒家规范之严苛谨慎,可见一斑。
亚圣讲仁政,是要求用人学的观点治理王朝,反对统治者的兽性膨胀。
后圣讲礼法,是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隐恶扬善,谋求江湖庙堂的秩序和稳定。
从中也可看出,为何九洲之一的景湖洲江湖纷乱,是九洲界最混乱的地界,有关世人说法,就是儒家门徒进不去,无法将学问发扬光大,里面出不来,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
简而言之,儒学作为一种人性觉醒思想,兴起于奴隶解放时代,延续至今万年,仍处于三教九流最顶尖的存在,大多时候,甚至超越道佛二教,成为三教魁首,百家至尊,其展示出来的真实价值一定非同小可。
而身为四圣之一的后圣,一开始,人们对于后圣思想的提倡与认同,导致一段时间,九洲界大兴后学之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更多人对后圣显学产生质疑。
即便后圣是至圣四位弟子中最小的爱徒,也曾因世人对后圣显学的尊崇,将其神像雕塑放到孔庙至圣之下的第一位,远在亚圣、文圣等圣人之前,曾经四圣并列孔庙,随着时间推移,后圣思想中以对命运抗争的理论,被人摘句组成新的意思,或者可理解为是后人曲解,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
人性本恶。
反对这一理论思想的儒家学子不在少数,这其中也包括儒家至圣先师,至圣认为后圣的性恶论,是对自己“仁”的学说的一种挑衅,因此,将后圣一派强行镇压,圣人微言大义,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执行力,到后圣显学末期,后圣名望更是一落千丈。
寻常儒生乃至天下士人、百姓,若认可其思想,往往会被视为心术不正的典型代表。
以民众之心,颠覆后圣名望,让其一落千丈,如此巩固身为儒家创始人,至圣的地位,可见儒家孔仁的高明之处。
因此,后世史书对儒家一派高层弟子的生平解释中,难免会看到令人费解的一幕。
排名第三的“后圣”因为推崇“性恶论”被天下百姓嗤之以鼻,还将其供奉神位雕塑搬出圣庙,砸了个稀巴烂。后圣也因此差点断绝香火,以至于隐居鬼谷岭的后圣,教出的弟子不伦不类,几乎被排除在最初诸子百家的行列中。
但从始至终,后圣都是被埋在鼓里的那位,虽然最后大致也猜出事情发展始末缘由一二,可他并没有采取报复,一是不敢,另一个就是不能将事情挑明了说。简单来说,后圣那次是哑巴吃黄连。
后圣选择隐居鬼谷岭,却又悄悄在江湖庙堂中传出鬼谷岭有仙人存在的消息,让很多追求长生大道或是想学些真本事造福天下的有志之士慕名而来。
后圣因此广收门徒,悉心教导。
在鬼谷岭隐姓埋名,自称鬼谷子。就像外界传言中描述的那样,鬼谷岭的鬼谷子无门无派,学问广博,学识浩瀚,学说更是囊括百家核心要义,神秘莫测,但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甚至于后圣弟子,可能从拜师那天起到他出师下山,都未曾见过师傅一面。
每天对着空气对话,让很多人都产生了幻觉。在不同弟子的眼中,对鬼谷子的描述都是不同的。
这也让鬼谷子在原本神秘莫测的基础,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