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朱允熥切身体会到了,在明朝的交通是多么的不便。
更何况是贵州的地形,除了驿道稍稍有些平坦之外,基本是山连着山,一座接着一座的大山。
比如这次来的任务之一就是赈灾,这都晴空万里了,难道还要去赈灾凝冻的灾害嘛?
“爷,这里,实在是……”刘文一路走来,也算是行万里路了。
看着这从未见过的连绵高山,想要感叹道。
朱允熥却嘿嘿一笑,满足的说道“你看这大山多舒服!好看!”
一路走来,朱允熥发现在此时大明对于贵州的统治还是很薄弱的。
当地的人口众多,按照大明的说法还称呼其为本土蛮夷,老朱此时还在努力的推行改土归流的制度,但一切都还在推进中。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这片地老朱管不下来。
虽然在明面归属于大明,但实际这种山连着山的地形内百姓们都还住在山,这如何能统一管理?
所以当初老朱让朱允熥来,也是想让其知道大明的不易。不过在大明的官员中,就理解成了变相的流放。
不过,朱允熥边走,心中边美滋滋的,甚至一路都在傻笑,因为对未来自己的发展可是信心十足。
地势崎岖?
朱允熥想起了后世的一个小故事,在大明之后的那一次被侵略时,贵州司也被瓜分了。
可,就算是瓜分了,最终那些列强也手足无措。
为何?山势崎岖,可能隔几座小山就有当地人在山居住。这没法管!
成本高,又没什么在明眼前的实际收益,所以列强们放弃了。
贵州的煤矿资源丰富,又都是埋在了地底下,列强们没发现自然也就被保住了。
当然,言归正传,这地势崎岖对于别人来说是麻烦的事情,对朱允熥来说可是太好了。
因为根据朱允熥来时的了解,按照大明的统计黎平府在三万人左右。
那是什么概念,人少,地多啊!就很适合建城、养兵。
“爷,前面就是黎平!”
随着常三的话说完,马车的前方缓缓出现了一个几人之高的城门楼,只是城门楼的样子是那么简陋,让人感觉到了一丝凄凉。
而在城门楼外的一侧,竟然有着围聚着不少的衣衫褴褛神色疲倦的中老年人。
由于初到此处,朱允熥倒是不好去问问那些是什么情况。
于是坐在马车下直接到达了城门楼的洞口处。
“你们是什么人?”城门楼洞口守卫着两个官兵,拦住了朱允熥等人。
常三率先驱着马车,霸气的回答道“黎平郡王到此,你们还不快来迎接。”
不过,那守着的两人对此倒不是很惊讶,只是随口回答道“什么黎平郡王,我们不认识。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去和长官汇报。”
说完,那官兵缓缓的走向了城中。
而另一名官兵却不满的说道“把你们的马车往一旁挪一下,别挡着路!”
刘文一直久居于宫城,哪里见过这等不尊皇命之人,站在马车尖着声音说道“放肆!此乃黎平郡王的车驾,胆敢驱拦。”
可是,太监刘文说的义正言辞,那官兵却不屑的说道“别废话,什么郡王,我们黎平府只有长官!”
朱允熥心中知晓,山地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尤其看这身打扮明显就不是汉族。
哪怕在大明被称之为蛮夷,不过受过后世教育的朱允熥可不会区分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的人,分什么你我。
所以朱允熥倒是对着刘文和常三常四说道“没事儿,咱们的车也把人家的门挡住了大半,就往旁边走走也行。”
“爷,此处是您的封地,如何能让?”常四不满的说道。
朱允熥哪里不知道,可是很多文化都不相通,总不能一来就摆着架子吧?
关于百姓的问题,要是换作其他任何一个大明的官员,肯定会摆足了架子,胆敢不停朝廷的调令,弄不好就派兵镇压。
之后,在做一个逍遥的王爷,役使百姓。可这种操作,朱允熥做不出来。
在思想,哪怕朱允熥在大明活了十六年,依旧保持着一些后世的思维。当然,这方面朱允熥也没有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其他人有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