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危难,亡国灭种。
吾辈当抛头颅、洒热血。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誓与中华共存亡!
......
民国二十六年,上海。
卢沟桥事变一个多月后。
日军打着三月亡华的口号,进攻上海。
一时间,上海这座美丽的金融中心城市,狼烟四起,一片焦土。
夜幕降临。
黑云压城,看不见一丝星光。
天空飘落下丝丝雨线,响了一天的枪炮声,终于停歇下来。
雨水冲刷着战场上的焦土。
几十万人的厮杀,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尸横遍野。
鲜血混着雨水,汇集成河,最终流向奔流不止的黄浦江。
......
卫中铭是国军第九集团军八十八师补充一团的少尉排长。
他半躺在当做掩体的沙袋后面,任由雨滴打在脸上。
身上的军装早已湿透,脚下是灌满血水和雨水战壕。
他拄着一支步枪,伸手掏出一支香烟叼在嘴上。
在口袋里摸索了半天,终于掏出一盒不知是被血水还是雨水浸湿的火柴。
刺啦。
接连几下,火柴没有划着。
气的一甩手,将火柴和香烟全都丢到了战壕中。
“中铭,弄啥子?来!抽我的吧!”
带着浓浓的四川口音,一位三十四岁的国字脸男人,走到卫中铭的身边,递给了卫中铭一只老刀牌香烟。
此人是卫中铭的上尉连长潘大福。
卫中铭接过香烟,与连长烟头对烟头,把香烟引着。
深深地吸了一口,卫中铭感觉浑身舒服得不得了。
卫中铭今年只有二十一岁,身高足有一米八,面容冷峻,明眸皓齿,在战火的洗礼下,卫中铭身上隐隐有一股大将之风。
此刻他叼着烟,翘着二郎腿,活脱脱一副二流子的样子。
连长潘大福仿佛很喜欢他这副模样,笑骂道:“你个鸟毛,这才对了嘛,别整天板着个脸,跟谁都欠你钱儿似的。”
“呵呵”
卫中铭尴尬的笑了笑,低着头检查着手中的中正式步枪。
“哎,中铭,团长儿去师部开会了,我估计咱们团这次会有一场大战,你说咱们这回儿不能再败了吧?”
不等卫中铭回答,潘大福自言自语道:“我估计,这回应该不会了,咱们八十八师可是最强的王牌德械师,小鬼子肯定顶不住的。”
面对潘大福的乐观,卫中铭皱了皱眉,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在他的心中,与连长持相反的态度。
这倒不是卫中铭涨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
卫中铭的父亲名是黄埔军校的作战教官,他从小就跟着父亲混迹黄埔,训练自己的作战素养。
虽说没有成为黄埔军校的正式学员,但是卫中铭在这一方面非常有天赋。
十几年下来,卫中铭的作战指挥能力和单兵作战素养全都达到了超高水平。
放眼整个上海,小鬼子已经投入了二十多万全副武装的日军。
从战力方面和武器装备方面分析,我方除了人数有优势,其他一点优势都没有。
即便是像八十八师这种王牌德械师,最多也就是与日军的战力持平。
想要吃下对方一个步兵旅团,难!太难了!
“算球,这不是咱们操心的事儿,等团长下命令,咱们打好自己的仗就行咧。”连长潘大福跟卫中铭闲扯了几句,拍了怕他的肩膀,朝一边走远了。
卫中铭抬起头,望向南方,那是他家的方向。
上海战斗一打响,卫中铭就要参军,而他的父亲坚决不同意。
甚至说出:“你要是敢去当兵,我就没你这儿子!”
卫中铭是家中的独子,父亲生怕他一不小心死在战场上,卫家就此断了后。
然而用卫中铭的话说就是:“大丈夫保家卫国,何惧生死,国将不复,家又何在,倭寇不除,誓不还家。”
抗战一打响,他留下书信,不辞而别,偷偷跑出来参了军。
凭借自己超远距离精度狙杀的本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死在了他枪下的小鬼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一举从一介新兵,被提拔为少尉排长。
呼出一口浊气,卫中铭抹了把脸上的泥水,闭上眼,两手垫在后脑勺下,假寐起来。
......
“连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