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0章 接下来……该动真格的了(2 / 2)紫锋01
他们只需要晋级,跑出自己的好成绩就行。
而苏神他需要在这场比赛。
和某些人隔空对话。
已经把烈度推到了这个份上,谁也不想输。
不管是苏神还是博尔特。
谁都不想。
那既然不想成为输家。
就得成为赢家。
让对方输。
面对这种压力,没有人再给我来打扰他也很正常。
毕竟其余人和苏神的关系还是稍微远了一些。和赵昊焕周兵这些从最开始就一直跟着的核心团队成员不同。
接着,他再次站上起跑器,双脚分别踩稳前后蹬板,身体下压进入预备姿态。这次他没有急于起身,而是保持姿势,慢慢收缩小腿肌肉,感受蹬板对脚掌的反作用力。
几秒钟后,他微微偏头,略微有些自言自语,低声说:“前蹬板的支撑力稍弱,要把固定钉再往下调半公分。”
助理递过一把小铁锤,苏神接过,单膝跪地,对准前蹬板底部的固定钉,手腕轻发力,“笃、笃”敲了两下。
每一下力度都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钉身陷入过深导致蹬板僵硬,又能保证稳固性。
敲完后,他放下铁锤,用脚轻轻晃动蹬板,确认没有松动,才直起身。
这次,他将后蹬板的螺栓逆时针转了一圈,又用脚尖轻轻踢了踢蹬板底部,确保固定牢固。
调试的过程里,他始终眉头微蹙,目光紧锁在起跑器的每一处细节上。
就是这态度。
让他的比赛几乎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启动方面的问题。
严谨的程度让人觉得可怕。
指尖划过前蹬板的橡胶防滑层,他察觉到边缘有一处微小的凸起——这是使用后橡胶老化形成的,若不处理,鞋钉极可能在此处打滑。
苏神从运动服口袋里摸出一把折迭小刀,刀刃贴着橡胶面轻轻刮过,将凸起的部分削平,动作精准得像在进行精密手术。
处理完,他用拇指反复摩挲确认,直到触感完全平滑才罢手。
毕竟起跑器不可能跟你一场比赛,就换一个新的。
又不是顶尖的大赛。
学会怎么和起跑器相处。
也是运动员该学会的活计。
接着,他俯身观察前后蹬板的水平度,视线与地面平行,调整着呼吸让身体保持稳定。
发现后蹬板比前蹬板略高约1毫米,他立刻松开后蹬板的固定栓,将底部的调节垫片抽出一片,重新拧紧螺栓。
再次确认时,他特意用手掌按压在两块蹬板上,感受着受力反馈的一致性,确保双脚蹬地时能获得均衡的反作用力。
随后,他双脚踩上蹬板,进入预备姿态,腰背绷成直线,膝盖角度控制在90度左右。
保持姿势的同时,他缓慢收缩大腿前侧肌肉,感受蹬板对脚掌的支撑点是否贴合发力习惯。
左侧蹬板的受力点稍偏外。
嗯这会……导致股四头肌内侧发力不足。
他随即调整左脚在蹬板上的站位。
将脚尖向内微调半厘米。
直到肌肉的紧绷感转为均匀的蓄力状态。
为验证调整效果,他做了一次轻量的模拟蹬地动作,身体向前微倾,同时感受蹬板的稳定性。
嗡。
蹬出后。
发现前蹬板在受力瞬间有轻微晃动。
他立刻蹲下身,用器具将前蹬板底部的四颗固定钉逐一加固,每颗钉子都顺时针拧转半圈,确保与跑道塑胶完全咬合。
最后,他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细砂纸,对着蹬板的鞋钉接触区域轻轻打磨,增加橡胶表面的粗糙程度,提升抓地力。
打磨完毕,他用嘴轻轻吹掉表面的橡胶碎屑,再用手掌将碎屑拂净,确保没有任何杂质影响鞋钉嵌入。
做完这些,苏神并未停手,而是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皮尺,俯身测量前后蹬板的间距与地面夹角。
他将校准尺的一端贴紧前蹬板顶端,另一端对齐后蹬板的受力点,目光紧盯刻度线,发现间距比预设值窄了2毫米。
这个偏差虽小,却会导致蹬地时双腿发力角度失衡。
他立刻松开后蹬板的固定螺栓,将其横向平移少许,再用校准尺反复比对,直到间距精准匹配自己的髋部宽度,才重新拧紧螺栓。
然后换了个角度。
将校准尺也同样换了个角度,一端抵在后蹬板的底部支点,另一端延伸至跑道地面,测量蹬板与地面的夹角。
视线紧盯刻度,确保角度维持在自己习惯的30度——
这个角度能让脚掌蹬地时的发力杠杆效应最大化,既不会因角度过小导致“蹬空”,也不会因角度过大增加脚踝负担。
确认角度无误后,他又用校准尺的边缘,逐一刮过前后蹬板的橡胶接触面,检查是否有肉眼难辨的凸起或凹陷。
尺边划过前蹬板中间区域时,他感觉到一丝细微的阻滞,立刻用指尖反复摩挲,发现是一处极浅的橡胶压痕。
虽不影响使用,但他还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块砂纸,对着压痕处轻轻擦拭打磨,直到校准尺再次划过时光滑无阻。
最后,他将校准尺展开,平放在起跑器旁的跑道上,以尺身为参照,调整自己的站位脚尖角度。
脑海中把自己这个赛季模型给出的最佳参数开始设置。
确保双脚脚尖与尺边平行。
这样能保证起跑时双腿蹬地方向完全正向,避免力量分散。
做完这一切,他才将校准尺收好好,指尖摩挲着尺身上熟悉的刻度,仿佛在与这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工具做最后的确认。
起身时,他轻踩了两下蹬板,听着金属与跑道贴合的稳固声响,眉头舒展些许。
眼底透着对细节把控到位后的踏实。
好了。
苏神结束了自己的赛前检测。
看起来很麻烦,但其实对于他这种跑了这么多比赛的老手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
一切都像是肌肉一般精准。
整个过程都是一气呵成。
短时间内就快速解决问题。
之前也许很多人还对于苏神这么做,认为他是不是有些过了头。
毕竟在之前的短跑队里面,没有人会做到这么仔细。
但现在不会有人在说这个问题。
首先他的身份地位在这摆着。
那大家就会觉得他都这么做,自己肯定也得这么做。
难不成你比苏神跑的还快吗?
再说,大家笃信细节决定成败。
当然这句话其实说的不够完整,大家其实笃信的是……成功的人是细节决定成败。
苏神毫无疑问,在这个圈内是最成功的人。
那么学习他。
就是一种自然而然会做的事情。
整个二沙岛。
其实也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只是每个人的要求调整都不同罢了。
这看的传统系的选手。
简直是有些汗颜。
因为和这些人一比,自己就随意用脚掌或者手掌量一量测一测。
简直就像是……
活在石器时代。
难怪他们每个人都能跑出这样的成绩。
这些习惯他们可从来都没有过,也没有人和他们交过,当然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好了。”
苏神完成了比赛的最后建设。
看着前方的终点线。
接下来。
就该是自己好好发挥的时候。
尤塞恩。
有句话我很赞同你。
苏神看着天边。
那里没有博尔特。
但又仿佛博尔特就站在那里。
“接下来。”
“该动真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