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敢谏魏征与房谋杜断(1 / 2)幽灵的轻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特殊的规定,那就是为官者不得经商,经商者子孙不得参加科举。

李白作为诗仙,天下读书人崇拜的对象,可就是因为他的父亲李客是商人,照样不得参加科举,而且李白的仕途也是一片坎坷。

其实这个规定也并非封建社会的糟糠,抛开士农工商、重农抑商这些观念不谈,为官者不得经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也是防止官商勾结,压榨百姓的手段之一。

最为典型的官商勾结例子就是,官员向商人透露各省物资情况,然后双方从中获利。

比方说今年荆州降水量减少,粮食歉收,粮价上涨。但因为阳光充足天气暖和,桑树长势良好,桑蚕成活率高,蚕茧品质也高,丝绸的价格也比往年来得低了不少。

这时常平仓就会回收丝绸,然后贩卖稻谷,借此来平衡市场价格。

而此时的杭州却是跟荆州相反,因为降雨量充足,粮食迎来了大丰收,米价下跌,但丝绸却因为虫害的原因桑叶无法满足养蚕人,导致丝绸价格升高。

那常平仓就会回收稻米,贩卖丝绸来平衡物价。

最后两地常平仓调动物资,那么荆州和杭州就都能度过这次危机了。

如果此时官商勾结,提前透露消息,让商人按不抛售货物给常平仓,自己把物资运往两地出售,那么百姓就只能花高价格购买了。

现在新法推出,常平仓已经并入了民生署,方寻作为变法的发起人,那不管以后这个民生署的掌权人是不是方寻,只要方寻在朝为官,他都不得不给方寻两分薄面。

方寻发明的产品虽然的确是造福百姓的,但现在方寻的本质就是一个商人!

而且方寻旗下的产业还包含着粮食和御寒这两种和百姓密切相关的产物,假如方寻利欲熏心,是不是要比一般的商人机会更大?

但是朝堂的文武百官难道不知道方寻是商人吗?

还是不知道这条商人不得为官的律条?

不,他们都知道。

他们之所以对此选择性无视,一来方寻目前表现,无一不表明出他不是那种利欲熏心的人,甚至他的一些行为,世间上很多被称为圣贤的人,也都做不到像方寻那样。

二来他们都看得出来,当朝帝王对于方寻是极为看重,极为爱才的,谁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但魏征就敢!

他谁啊,这可是魏征,连皇帝都敢怼的人,何况是别人?

“魏征!!!”

李世民怒拍龙椅站了起来,怒气滔天的看向了魏征。

一直跟着李世民的秦王府旧臣都能看出,李世民这次是真的动了杀心了。

李世民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魏征这句话一出,方寻是绝无可能入职朝堂了。

现在方寻的产业已经做得那么大了,根本不会为了入朝为官而放弃经商。

甚至方寻就算愿意放弃,李世民和朝中的大臣也不会同意。

肥料、水泥、竹丝绸,哪样不是国之重器,百姓的福音?

岂能说放弃就放弃!

方寻不能放弃经商,法律条文那关就过不去,方寻就只能和仕途无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