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龙井以前是做海货生意的,村里的青壮年组了个商队,靠着前往廉州、浦州等地收购干海货,然后运到其他郡贩卖,赚了不少钱。
村里的楼房,也是在那个时候盖的。
百越郡匪寇众多,杰龙井的行商路线更是要经过一伙山贼的地界。
为了能安心行商,商队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自愿上山寨拜访,送去买路钱。
对于这么“上道”的商队,对方并没有太过为难,每次收了钱就放行了。
可惜好景不长,山贼内部发生内斗,原来的寨主也在事变之时被乱刀砍死了。
新上任的寨主可没有这么好说话,原本交些钱财就可以放行,变成“见面分一半”。
“买路钱”高到这个份上,生意根本就没法做下去,运完那趟海货,村里的商队就解散了。
失去了海货生意,因地势原因又无法耕种,杰龙井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一段时间后,村子的人要么搬走了,要么选择上山采集药材卖给药店。
岳嫂的相公也是采集药材的其中一员,不幸的是对方在两年前的一次采药中失足跌落悬崖,当场就撒手人寰了。
方寻拍了拍岳峰的小脑袋安慰道:“放心吧,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岳峰一边啃着烧饼一边道:“到时是不是就可以天天都能吃上这样的炊饼了?”
对于他来说,所谓好日子竟然只是能吃上这样一个连馅都没有的烧饼。
方寻哽咽道:“当然,不止炊饼,还有鸡鸭,大猪蹄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真的吗?”岳峰望向方寻,充满期待的问到。
方寻:“嗯,真的,哥哥向你保证!”
方寻已经打算好了,布坊成立后,对于女红的工资还是采取计件式比较稳妥。
到时由布坊方面提供材料、设备跟伙食,再给与女红每匹布五成的薪资。
现在丝绸的价格大约在八九贯左右,麻布则是一百五十文一匹。
竹纤维布料的卖相和保暖性能都不错,卖个六七百文想来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考虑到百姓目前的处境,方寻还是把价格定在了两百个铜板。
方寻没有织布经验,不知道女红要多久才能织出一匹布。
但孔雀东南飞有云,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里面的主人公三天就能织出五匹。
不过考虑到对方是一个“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的老手,普通女红一天应该也就只能织出一匹而已。
当然,这还有个前提条件,那得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才能做到。
方寻开的又不是黑心工坊,不可能这么压榨员工,也不会让他们如此拼命。
按照现代的标准,每天工作四个时辰,也就是八个小时就好。
这样算下来,大概三天也就两匹布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