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佛祖闻言,心中甚喜,他用温和的目光看向苏寻道:“陛下若真能发菩提心,度救苍生,使生者免于罹难,死者得以安息。那么吾定当尽心力,全法义,将三乘法书作三藏真经,尽天心,合人道,兴大法。”
如来佛祖此言一出,苏寻目光轻轻闪动。
他没想到,佛祖竟然这么干脆、痛快。
一开始如来佛祖提出吸纳百家精义,取道法真意,融于佛法时,苏寻心中是有危机感的。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由于各种原因,他对佛门的感官一般,更不希望佛法独大。所以,他才在后续的言语中,暗示了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佛法不可以干涉百家精义。
第二个条件,必须要由佛门中人亲自前去拜会道门,并且必须由道门中人主掌全局。
第三个条件,佛法想改变,须得将法义写出来,先送到青羊宫,成为百家中的“释家”,且只能由道家,或是百家去改变佛法,而不是让佛法改变道家或是百家。
这三个条件,可以说是很苛刻了。虽然他说的隐晦,诸天菩萨罗汉,大多都不甚清楚,但也有少数存在,如弥勒佛、观音菩萨隐约猜得到。
而作为“世尊”的如来佛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苏寻的意思。
原本苏寻以为,如来佛祖会大谈条件,而他自己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如来佛祖并没有任何争锋的意思,对于他提出的条件,全然答应了,甚至心中甚喜,绝非是装出来的。
这让苏寻大为改观,不由得看向如来佛祖,只见如来佛祖周身佛光缭绕,澄澈明净。
而他的眼中,则现出了无限的慈悲之色,似乎在为苏寻能够发作菩提心而感到开心。
苏寻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苦海幻境当中。
这一瞬间,他明白了。
也许对佛祖来说,佛法,未必很重要。
苏寻道:“我佛慈悲,佛祖之心性,当受苏道真一礼。”他面向佛祖,恭恭敬敬地稽首至胸,行了大礼。
这一礼,诚心诚意,既是钦佩,也是致歉。
诸菩萨罗汉,亦或是道家天仙见状,都觉得奇怪。这一场盂兰盆会,处处透着玄机,但非有莫大智慧者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