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柴夫人很好相处,她开始一点一点带着刘琛光和伯清两个人慢慢熟悉家务,教他们看账本掌控外面的生意,还带着他们出门交际,熟悉各种圈子。
而柴叔平,就只能老老实实的蹲在家里和王仁裕大眼瞪小眼了。
王仁裕虽然是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但他的三观一直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上,猛的让学生一问,就直接懵了。
王仁裕翻书循理,但他的学生歪解更多,和她说天,她给你讲女娲采石补天,靠的是自己;和她说地,她讲大禹治水疏浚沟渠靠的是自己;和他说君,他说文王起兵,春秋之后各路诸侯欺负周天子;和他说亲,她说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和他说师,她给你讲汉景帝诛杀晁错。
气的王仁裕没有脾气,他都不用继续说什么忠孝礼义廉耻,不用往前倒一百年,他学生在最近十几年的历史里面都能被把类似的反例给他找个全乎。
不过王仁裕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学者,就是因为他从不因为自己的年龄或者资历之类的固步自封。虽然没有接受过现代的教育,但他和学生大战三百回合以后,很快学会带着质疑和辩证思维的去看待所有事情,因此王仁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尽管王仁裕被柴叔平气的天天灌自己黄连水来下火,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刻板教条的用戒尺棍棒来将柴叔平的各种歪理铲平,扼杀她的想象力,把她比着尺子劈砍雕刻成一个古代闺秀典范。
在与柴叔平的斗智斗勇中,王仁裕也在不停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发现比起枯燥无味的子曰,柴叔平更愿意听他讲述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讲历史也是很重要的课程。因此在柴叔平写完了当日应该练习的大字以后,一老一小就对坐桌前,品茗论史。
柴叔平的历史和四书五经水平也不过尔尔,正常高中生水准,全靠胡搅蛮缠才绕晕了王仁裕。因此这王仁裕正经讲起来历史,她就只剩下听着的份了。
虽然史书书写的是胜利者的历史,但其中仍然极具有参考价值。王仁裕博闻强记,不光知道正经历史,还熟知有各种笔记野史还有各种演义,因此讲起历史来内容翔实娓娓道来,说起某一位帝王的功过兴衰也能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他确实知道很多历史,但从来没有试着把史书和野史演义放在一起讲述,他讲着讲着,也发现只要换一个角度,相同的一件事物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因此他自己也有所悟。
王仁裕身为当代文豪,本觉得自己的学习之路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但在两人的相互碰撞中,通过叔平所说的一些虽然逻辑不太严密但很有想法的话,他也觉得自己得到了突破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而柴叔平也王仁裕的教导中渐渐的了解,在当代社会,读书人在儒家思想体系下构建的社会阶级分化是多么的牢固不可破,渐渐改变了自己一听王仁裕说《论语》《中庸》,就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横冲直撞开口怼人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