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凝不太自在的挪开了目光,又忍不住转回眼去将那篇相思赋看完了。
信她看完就烧,唯有那篇相思赋被她收了起来,与上一篇放到了一处。
烧信是她与邵墨卿约定好的,这东西留着就是在给人家送菜,里面关键的内容太多,被外人得去可了不得。
这般一想,傅佳凝又抿了唇,觉得有事不如当面说,这般书信若是被劫,也是后患无穷。
她才不承认,她是多日不见权臣大人,被他一篇相思赋给勾的……还真有些想他了呢!
第二日,因着邵墨卿的一根兰花簪,傅佳凝可算想起了扇子还没做呢!怕是几位哥哥都等急了罢?
只是哥哥们不好意思催她,她也不能就拖着呀?
傅佳凝先将做扇骨的木条修理整齐,再一根根地打磨光滑。
这活儿其实是可以交给下人去做的,也可以从专门制扇的师父那里拿现成的扇骨。
但傅佳凝说了她要亲自动手,那就是真正的亲自动手。
就连扇骨都是她亲自打磨、钻孔。除了这木条不是她亲手劈的之外,其余工序她都是亲力亲为。
八哥那把扇子之所以会被哥哥们如此羡慕,也正因如此。
她亲手打磨的扇骨,与店里那些千篇一律的扇骨都犹有不同。
这不同不仅仅是在造型上有差距,也在其上栩栩如生的雕刻技艺!
正如此时!
傅佳凝先将一根木条打磨成型,其他的就比照着第一根来打磨。
扇骨双数称为“方”,单数称为“单”。
本朝流行长九寸五分的骨子、十六根的折扇,称为“九五十六方”。
傅佳凝制的便是这九五十六方,尺寸上分毫不差,唯在扇骨的单骨上做了细微的改变。
市面的扇子要么是单纯的实心扇骨,厚重压手要么是镂空的扇骨,又因花纹太花里胡哨,用之显得轻浮,不为自是君子者所喜。
傅佳凝制的扇骨上,外侧大扇骨上雕刻着浮雕。
她自己的那一把,一面是栩栩如生的兰花,配着紫檀木的自然之色,便成了墨兰。一面是个“泽”字。
八哥的那一把,一面是青竹,一面刻有一个“泰”字。浮雕在外,扇骨自然要被削薄,里面的扇骨皆有暗纹,整体上便无形中减轻了不少的份量。
扇骨被她打磨得根根圆润没有棱角,不会伤手,又没有上漆色,却泛着温润玉光,拿在手中,手感极佳。
三位哥哥都是自己绘制好了扇面,送到了她手里。
傅佳凝打磨这些扇骨就花了五日时间。
再拿扇面对折剪裁开正反扇面,对其后再对折,折成了方形,再沿着对角对折折成了三角形。
这时,她停了手,拿来一根外骨,以外骨当尺,在两次对折的扇面以另一根扇骨做笔划线。
再以此线宽度为基准反复对折,折到最后,修剪边沿,再减去上下多余部分,扇面便成型了。
此时再将穿了孔的扇骨以铜线穿好,锁铜线,剪断后以小锤细细锤平整一头,另一头留勾,用以挂扇坠所用。
扇骨穿好,将其余扇面仔细粘合,要做到平整不起皱,粘贴时就要特别注意胶的用量。
傅佳凝没用糯米浆子去粘,而是化开了桃胶涂于其上,将扇面一面一面的粘到了扇骨上。
扇上便多了桃木气息。
内骨要平整,外骨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