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来源是日本。
德川龟孙偷桃子成功后,日本对外贸易进行严格货币管制。对华白银出口量,由1603年前的每年一百五十万两以上,骤降到1620年后每年不足三十万两,仅剩原先的五分之一左右。
十六世纪末郁金香泡沫破灭后,欧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从最高峰1620年的二百八十万两一年,降到最低点1640年的八十万两一年,减掉了七成之多。
白银流通不足会造成各种麻烦,比如饥荒。
明朝不是缺少物资,而是缺少调运物资的支付手段。
越缺钱,越涨价。
白银进口的骤然减少对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严重影响到了明朝的财政,使财政进一步恶化。
所以大家都缺银子。
如果把万历皇帝论斤卖了,一斤卖十万两,相信很多官员都会尝试。
皇上很不高兴,因为杨镐还在向他要银子。
杜松在辽镇的地盘上莫名其妙被击溃,距离建奴不远的李如柏却能安全返回,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高兴就得有人人头落地。
辽东现在还在打仗,临阵杀将不利战局,还会让辽镇那群丘八看笑话。
从长期不上朝这件事情来说,长大后,朱翊钧就变成了朱厚熜,成了他的爷爷。
好在万历皇帝没有世宗玄修的雅好,他只是喜欢盖盖宫殿,盖宫殿花不了多少钱,
可是大明好像一直很缺钱,至少大明的皇帝一直缺钱。
爷爷朱厚熜出生的安陆兴王府,其实不怎么风光,甚至比不上湖广的一些大户。
朱翊钧他亲妈孝定皇后本是由都人(宫女),后升为侧妃,出身卑微,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朱翊钧这一脉对金钱的渴望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
所以就有后来矿监民乱那些破事儿。
矿监们在各地折腾了十几年,搞得民怨沸腾,上至巡抚总兵,下到普通小民,都对矿监、矿挡,恨之入骨。
除了比较有名的高淮乱辽,杨荣乱滇,全国各地凡是有矿或者没矿的地方,都有这些矿监们的身影。
压力虽然很大,不过捞钱还是要继续,
老皇帝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大不了朕死以后,洪水滔天。
从某种程度上讲,朱由校和朱由检是完美背锅侠。
两人都具有较高辨识度,一个喜欢木匠活,一个刻薄寡恩,相比爷爷,这兄弟俩的所作所为更容易被后世记住。
两位背锅侠背着爷爷万历皇帝的这口大黑锅,引领大明王朝一条道走到黑,越走越沉,最后大家都被大铁锅压死。
万历四十七年的春天,面对雪花片似得奏章塘报,已经很久没有过问政事的老皇帝,终于开了金口。
杨镐发来的奏报,万历皇帝简单做了批复,首先把战败的锅全部甩给杜松,毕竟这家伙已经死了,死人不会反驳。
万历不忘提醒杨镐,不能再错,调兵的事情交给兵部,杨镐不可再擅做主张。
杨镐接到这封圣旨,心情更加抑郁,因为他听说皇上回给陈玉庭的旨意也到了,而且圣旨中还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搞得经略大人提心吊胆。
皇上向来把财货看得很重,甚至比朱家江山社稷都要重。
要命可以,要钱是万万不能的。
四路大军剿灭努尔哈赤,前后花费三百多万两银子,户部兵部早就被掏空,不得不临时增派辽饷,也不知皇上有没有拿自己内帑填窟窿。
如果让皇帝花自己的钱,这些打败仗的将领巡抚们肯定没好果子吃了。
杨镐知道,老皇帝现在不杀自己,并不是念及君臣之情,只是因为他还在沈阳,对战事还有一点用处。
杨镐唯一的希望就在刘綎身上,他只希望刘綎挺住,不要像杜松马林那样,一触即溃。
即便能像李如柏那样平安逃回来,他在奏章里也有发挥的余地。
川兵和狼兵没有任何消息,客兵和辽兵继续在沈阳对峙,听说西边的蒙古也开始闹腾,有和建奴合兵的迹象。
杨经略现在肠子已经悔青,后悔当初接这个差事,把这个烂摊子丢给熊廷弼该多好!
“经略!东路军回来了!”
注:(1)《东征行纪录》明·张瓒
(2)《明实录·神宗实录》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