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不愿入宫?为何?当今陛下文治武功,天下第一,可入宫侍奉君王,是许多人求也求不来的造化。”
皇后坐在亭子里的主位上,看着随和,可举手投足无不透漏着居高临下的姿态。
要知道,她可是堂堂皇后,能够屈尊至此,已经是给足了她面子了,却不曾想,面前的纪先生竟是如此的不识趣的人,
竟然当着她的面直接回绝道,
“陛下是圣明之君不假,亦是这世间少有的英俊风流的才子,只是,民女曾在父母墓碑之前立誓,此生绝不做妾。”
“你!”皇后气结,这什么意思,是要她这个大燕皇后给她让位吗?
“呵!”皇后冷笑着,手里的茶盏摔在桌子上溅出一阵的茶水,
“这么说来,你是想要本宫这个大燕皇后的位置了?”
“民女不敢。皇后娘娘乃是我大燕朝的国母,德行端庄,心胸宽广,乃天下女子之表率,大燕朝唯有娘娘堪可同皇帝陛下站在一起,母仪天下,民女粗陋,不敢妄想。”
纪先生矢口否认,面对皇后的恼怒从容不迫,
“娘娘误会民女了,民女只是想求得一良人,一生一世一双人。”
话说到这份上了,若是就此离去,她今日这一番屈尊降贵就是白来了,再说这个纪先生这么一番话说的着实是让人心里舒服,皇后心中的怒气倒是消了许多,斜睨了一眼身前的女人,朱唇轻启,
“你到是个会说的。伶牙俐齿,怪不得陛下会喜欢你。起来吧,地上凉。”
“诺!谢皇后娘娘千岁。”纪先生站起身,又被皇后赐坐,坐在了另一侧的石墩子上。
“本宫看得出来,妹妹是个有心气的,这书读得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读书可以明理,却也会让人异想天开。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好的,可这也只能是妹妹心中所愿,即便是寻常的百姓家,还是会有两房妻妾的,女子,始终要以侍奉夫君为大,妹妹书读得多了,有时间也应该读读女则才是。”
“皇后娘娘教训的是,民女这等粗陋之人更不敢进宫,脏染了皇家圣地。”
“。。。。。。”
皇后出身轩辕世家,不说见过大燕江山各处,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却在一个小女子这里栽了跟头,当即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一切,不过是因为i那人喜欢罢了。
“妹妹好一张巧嘴啊,只是妹妹可知,只因为你一人,这朝堂已经乱成了什么样子?”
皇后看着她得神色,终于有了些微的动容。
是啊,读书可以明理啊,一个明理的人怎么会看着一代明君因为自己而堕落,怎么会忍心看着江山因为自己而混乱呢?
皇后心中有了数,接着道,
“妹妹,我知道你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可陛下近些日子来的样子,实在是我从前未曾见到过的,天下需要他,前朝的朝臣们需要他,后宫的公主皇子们也需要他,可他如今的样子,实在是令人堪忧,若不是实在无计可施,我又何必来强求妹妹?”
一个江南,一个江北,两个皆是满腹诗书,见地不俗的女子唇枪舌剑起来,不输给前朝的大臣们。
只不过看上去,似乎还是皇后占了上风。
能够在宫里稳住一席之地,不仅仅要有强大的母家,还要有一定的手腕和心机。
恰好,皇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回宫之后,皇后自是没有将人带回,却是主动找到皇帝负荆请罪。
“陛下,臣妾无能,请,陛下赐臣妾一封休书,准臣妾出家,臣妾愿伴着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刚一进御书房,皇后便跪在地上哭泣的请求着。
年轻时的皇后也是出了名的美人,哭起来梨花带雨的样子也是极其妩媚的。
只不过身为一国之母,她始终记得要得体端庄。
偏生,就是这样平日里看起来坚强的人若是突然间来这么一手,即便是被女人迷得五迷三道的皇帝,也有些受不住了,当即将脑海中那个红颜知己抛却,上前将皇后扶了起来。
“皇后,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你是朕的结发妻子,素来恭顺端庄,朕为何要休了你?”
“陛下,您为了一个教书的女子,是日日心不在焉,茶饭不思,荒废朝政,如此一来,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臣妾作为陛下的结发之妻,竟不能规劝君王,便是大错。若是陛下执意同那人结为夫妻,即便将她从朱雀门迎进这长乐宫里,臣妾也是会为陛下高兴的,只盼着陛下莫要因此辜负了天下臣民的期盼,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皇帝自然是明白的。
纪先生同皇后说的话,他之前也是多多少少听过一些的。
皇后差一点给她跪下,如此屈尊降贵那人都未曾跟随皇后进宫,皇帝终究是皇帝,孰轻孰重他还是分的清楚的,将皇后轩辕氏搂在怀中,皇帝望着南郊的方向,喃喃道,
“皇后之情,令朕动容,是朕错了,有此贤后,夫复何求?”
第二日,皇帝一扫颓靡之气,重返朝堂时已然是气象大变。
皇帝比以前还要励精图治,不分昼夜,世人歌颂皇帝乃明德圣主,可谁又知那女子离开南郊前留下的一封书信?
她规劝自己以天下臣民为重,就此出走,再不返回长安。
而年轻的皇帝为了纪念自己斩断的情丝,种下了一片的桃林。“后来呢?那女子当真对景帝无半分情谊?”
凤绾听的动容,不仅时为了先帝的一片痴情,更是为了那女子转身离去的洒脱。
好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有气节的女子怎能不让人敬佩?
素月弯了弯唇角,看向不远处正在一旁煮茶的老妇,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实爱情并不是那么重要。爱与不爱,或许,只有纪先生自己才会明白了。”
“这桃花茶呢?”凤绾又问。
素月挑了挑娥眉稍,“有的人开茶棚是为了维持生计,有的人是为了附庸风雅,可有的人,却是为了祭奠岁月里的那个人。桃花茶,只有这里的才值得一品,其他的,不过是随波逐流的附庸罢了。”